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容桂 > 容桂韵味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龙舟活动日渐兴盛 龙舟民俗借"假"复兴

 



配图


  6月9日,一年一度的叠滘龙舟赛在南海叠南圣堂村举行。凉亭下,小船上,市民在雨中尽情体验端午传统龙舟文化的乐趣,尽显岭南水乡风情。

  龙舟手们被汗水、涌水浸湿了衣衫,奋力抡桨;密密麻麻的人群围在河岸,加油呐喊……如此扒龙舟、看龙舟的场景,如今更多地出现在佛山各地河涌上。

  细看河面,更多的年轻小伙子甚至还有妇女,在同样的赛道上,按照同样的比赛规则扒着龙舟,改变了过去扒龙舟阿叔们的老面孔。端午刚过,不仅划龙舟时热闹的场景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其中一些细微的变化也逐渐被人察觉。在端午假期的催化作用下,龙舟民俗正经历复兴。

龙舟民俗在变化中复兴

  6月4日是五月初三,这一天是顺德勒流“龙眼点睛”的日子。上午9时许,点睛地太尉庙前的新涌未见龙舟划来,却闻一阵阵锣鼓声。一艘容桂的桂州龙舟乘着特制的四轮车,被人推到太尉庙前。点睛后,队员拉着龙舟车,绕着龙眼村兜圈,拜祭祠堂、万通社。当日的点睛习俗活动中,不少“龙”都是“搭乘”这种特制车前来。

  60多岁的龙眼村村民梁振华说,自有印象起,各地龙舟都是由水道来点睛的,现在水道没以前好了,龙舟“搭车”来了,让这种民俗得以延续,也更有时代性。

  近些年来,龙舟赛事越来越多,这已是人们耳闻目睹的事实。

  6月5日下午3时,顺德北滘镇林西河,北滘社区龙舟赛在此酣战。河面上龙舟穿梭,舟上不仅有四五十岁的男子,还有20来岁的年轻人,以及壮年妇女。“今年后生仔龙舟有3艘,以前是没有的,凤艇也好多年没扒过了,但今年妇女们都很积极,组了9支队。”北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周八苏说。

  在端午节当日举办的高明区2011年龙舟赛上,不少“游龙”成了自己村的“形象代言龙”。地处西江新城核心的苏村,在游龙中展示了西江新城规划图的大照片;而新村的游龙选手则个个戴上小竹笠,以展示水乡特色。

  龙舟活动的组织交流形式也在变。顺德大良的龙舟爱好者自发成立龙舟协会。该协会龙舟队队员谭孟新说,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龙舟活动,他们在本地BBS论坛上开了龙舟论坛,吸引不少龙舟爱好者发布有关龙舟民俗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这个协会龙舟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网络情缘”,背后更体现了龙舟民俗与时代元素的结合。而在这一系列细节的变化之中,演绎的是龙舟民俗的复兴趋势。

让人割舍不了的龙舟情

  6月7日举办的盐步锦龙盛会可谓热闹非凡,广佛两地龙舟同河竞技。休息时,有的龙舟手习惯于从涌中捧水洗桨,涌水不黑不臭。“近年来政府大力整治河涌,再造生态环境,让村民更愿意参与到赛龙舟的行列中。”盐步新城村村民陈浩梓说。  

  水不臭了才好赛龙舟。水环境的改善,是龙舟民俗复兴原因之一。如去年汾江河龙舟赛的恢复与延续,显然与沿线污染的治理有着直接关系。

  在水环境改善之后,政府的助推又让民俗复兴更进一步。

  在顺德大良苏岗第五届龙舟文化节上,组委会为每名龙舟手和观众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险和观众责任险,整个龙舟文化节经费超过10万元。苏岗社区居委会委员郭勇成说,虽然对于一个社区级活动来说,经费有限,但龙舟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五届,逐渐成为附近居民端午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必须把这个龙舟赛坚持办下去。

  高明区龙舟赛连续两年得以举办,高明区及荷城街道两级政府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荷城街道办主任麦兆雄说,区龙舟赛未举办时,每年端午节只是几支龙舟队随意竞渡;而在政府的主导下,近两年的龙舟赛更加规范,传统民俗活动不再是自娱自乐。

  如果说水环境的改善和政府的助推,只是龙舟民俗复兴的外部环境,人们心中对龙舟的感情,则是复兴的内部原因。5日的北滘社区龙舟赛场,广播里传来这样的声音:“4号凤艇,超过9号,冼老板就奖励3000元。”原来,现场一位老板为了激励龙舟队员,自掏腰包为比赛奖励“加码”。“这样的事情很常见的,一听说举办龙舟赛,很多老板都主动赞助,大家心中对龙舟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周八苏说。

从传统民俗到文化品牌

  从规模到形式,再到细节,龙舟民俗都有复兴之势。当龙舟活动在佛山兴盛后,能否将这种传统民俗打造为新的文化品牌?

  “佛山的龙舟民俗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内涵,而龙舟活动越来越兴盛,这又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佛山市文联名誉主席任流说,龙舟民俗有着丰富的内容,除了制龙、赛龙和藏龙习俗外,还有龙舟宴、龙舟谚语、龙舟歌等,并且衍生出一种龙舟精神。其实,龙舟习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体育文化活动,也可以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比如游龙,可以与高端产品的展示、时尚生活的演绎相结合。

  “关键是缺乏一个‘有心人’。”任流说,龙舟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活力,完全可以“玩得更好”,关键是要有人花心思来策划。而在这之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

  而若将龙舟活动作为一项文化品牌来发展,更需要机制和人才上的支撑。郭勇成说,希望政府能出台扶持龙舟文化发展的专项政策,从政策上支持龙舟赛、龙舟文化发展;同时,最好能对龙舟赛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大沥镇文化站站长李智勇则认为,多数传统民俗要发扬光大,必须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培养储备人才。“现在很多人只有临近节庆时才会去参加,长期坚持的人比较少,甚至已有减少的趋势。”李智勇说,要把龙舟活动培养为文化品牌,政府必须大力扶持,比如在培养人才方面,除民间的传帮带外,政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者引入机构来培训。

 

 

(编辑:采风)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东湖公园开放首日添新绿
下一篇:省军区司令员高度评价容桂基层民兵组织建设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