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抗战胜利后,这两条路、两种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激烈的决战。经过三年多解放战争,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引领人民走上光明的道路,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国民党从革命、进步到背叛革命,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以致丧失在大陆的政权,与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边缘走向中国政治舞台,再到后来建立新中国,这两个事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此消彼长。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一、国民党:从革命、进步,到背叛革命,蜕变为人民的敌人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国民党的创建活动。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完整地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成立后的几年间,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且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人民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人民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国民党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一大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曾在许多中国人心中燃起过希望。但这种希望很快就破灭了,革命的果实落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中国社会随之被拖入黑暗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军阀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这些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酷的现实使孙中山认识到,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国民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政治活力。
但是,好景不长。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为独吞革命的胜利果实,于1927年4月12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公然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国民党从革命进步到背叛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其从生机勃勃走向没落的开始。在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了坚决消灭的政策,先后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甚至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已空前严重的关头,蒋介石仍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坚持对日本的大举侵略一再退让,而以主要兵力“围剿”主张抗日的工农红军。这就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日益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注定了国民党后来失败的必然命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迎来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在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包括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内的三次反共高潮。面对国民党的挑衅,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并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不但没能达到其预期目的,反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共产党确以民族利益为重,使国民党完全输了理。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使他们失去了全国的人心,进一步滑向了失败的深渊。
抗战胜利后,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是经历了八年残酷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但蒋介石却自恃其远远大于共产党的军事力量,顽固地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图谋通过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蒋介石在加紧准备内战的同时,故作和平姿态,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局面,推迟内战爆发,并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显示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经过43天的谈判,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内战独裁是国民党的既定方针,尽管他们在有关谈判协议上签了字,但并没有停止内战的部署。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调动22万大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暴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本来面目。
蒋介石发动内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得人心的,自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许多国民党官兵厌战、反战,军队士气极为低落,阵前倒戈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却是屡战屡败。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同时,在经济上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其突出表现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各阶层人民生活不断恶化。从1946年12月起,在国民党统治区兴起的广大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也日益高涨。这一斗争,迅速得到了工人、教员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支持和响应。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有各阶层人民群众参加,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各界人民反蒋斗争,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事实证明,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还是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都打了败仗,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仅仅经过3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彻底败北,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其在大陆22年的短暂统治。
二、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创建时,全国仅有53名党员,力量不可谓不弱小。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这就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斗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作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决定。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更加广阔的政治舞台,并在革命斗争的锻炼中发展壮大,日益成长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和政治力量。
国共合作实现后,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但正当北伐战争胜利在望的关头,国民党右翼势力却公然背叛国共合作,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致使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通过这场革命,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也得到很大发展。短短6年间,中国共产党已由起初的50多人发展成一个近5.8万党员的政党。所有这一切,都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更高阶段准备了条件。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党一方面领导根据地的农民实行土地改革,进行政权建设;另一方面又以极大的精力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使大革命失败后似乎已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斗争,又重新壮大起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中经受的又一次严峻考验。但由于党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促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党非但没有溃散,反而奇迹般地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了抗日战争兴起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共产党始终高举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坚持团结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因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大多数中国人对共产党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给予大力支持。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人,也明显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同党建立起了友谊。在此过程中,党及领导的革命力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多万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同抗日战争前相比已大大增加。此时的全国人民,谁都承认共产党和国民党已是国内的两大政治力量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全国人民希望从此过安定生活的普遍愿望,尽一切可能力争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使许多人进一步认识到了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扬。在和平无望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向国民党发起了自卫战争。在此过程中,党一方面在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另一方面以极大的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共产党彻底打败国民党,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政权既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条件便已成熟。早在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就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经过充分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人民走上了光明的道路,迎来了光明的前途。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纪元。
三、深刻的启示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其一,民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国民党之所以日趋没落直至失败,共产党之所以日趋强大直至胜利,其中民心向背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国民党开始时由于革命进步,因而顺应民心,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自背叛革命后,国民党一方面处心积虑地要消灭共产党,并为此不惜牺牲民族利益,甚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一方面又违背人民的民主愿望,顽固地坚持一党独裁,压制和迫害民主党派。这些都使国民党日益失去民心,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失败。与此相反,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大革命失败后,党坚持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因而得到了农民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国难当头之际,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解放战争时期,党积极争取和平与民主,同时团结和支持民主党派。这些都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并最终夺取了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一个县委书记的信中说:我们要“站在大多数人民的一边”。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要靠人民的拥护。在辽沈战役中,我们党在东北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夺取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淮海战役中,我们党面对强于自己多倍的国民党的优势兵力,之所以能最终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得到了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支持,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你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就会衷心地拥护你。这就是民心向背。
其二,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从二大起就强调要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三大作出实行国共合作的重大决定,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为动员全国各族各界人士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又改为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政权,改没收地主土地政策为减租减息,团结了开明士绅,坚持和发展了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党始终高举联合政府的旗帜,与各民主党派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坚持独裁统治的国民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正是依靠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才把蒋介石政府置于了人民的包围之中,并最终将其推翻。
其三,始终重视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权建设。从一大起就提出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国体为“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政体为全国工农兵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全面管理国家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全国性政权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民主政权,其政体为民主集中制,在边区政府实行参议会制。这种政治体制,继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后,为创建新型国家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坚持和发展了抗日战争以来的联合政府思想。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和建设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探索了道路。
其四,永葆先进性是一个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国民党之所以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先进性。国民党是顺应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时代使命而诞生的,因此开始时是先进的。正因为其先进性,中共三大才决定与之合作。但自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就失去了先进性,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走向了人民的反面,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同样,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胜利,其先进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从一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器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并在人民的支持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原载:《北京日报》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编辑:柱子)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