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危机深重影响的今天,在中国经济艰难复苏的道路上,刚刚结束的顺德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却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顺德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强劲增长12%。
顺德凭什么?这不仅得益于顺德强大的经济基础、先行先试的实干精神,也归功于顺德文化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凝聚力与创造力,顺德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广东省三个验收单位之一就是最好的体现。地区与地区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文化的竞争,繁荣的顺德文化、鲜明的文化形象、浓厚的文化氛围,不管过去还是今天,都在为顺德注入无穷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重心下移文化惠民见实效
7月20日晚8时,在去年初各镇街初赛的基础上,“中国移动杯”顺德村居篮球赛第二阶段全面打响。这个历时3个月,全区32个村委会、居委会篮球队踊跃参与的赛事,又一次成为顺德区村居文体活动的热点,预计吸引20万民众观看比赛。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大会小会上不断强调,文体工作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让基层群众真正受惠。为此,顺德文体部门不再满足于区级层面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而是调转方向、眼睛向下,将文化工作的视野与触角从区镇延伸到村居,“种”到村居百姓的家门口。
“我们坚持以服务基层为第一要务,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切入点,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公平便利、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保障体系’。”顺德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新杰说。
从2007年开始,“‘10个100’文体活动送万家”正式拉开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序幕。10个文体项目,每个项目100场活动,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基层发起人的生活,各镇街文化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百姓中去,送文化到村居成了镇街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通过推进“家门口的电影院”工程、“家门口的图书馆”工程,顺德老百姓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免费的电影文化大餐。2008年度放映任务于今年3月完成,共放映2382场公益电影,实现“一月一村(居)放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目前顺德已建立起三级图书服务网络,30个基层图书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区,图书馆开放时间也从原来每周48.5小时增至68小时。
重心下移、服务民众,紧扣时代主题,创新方式方法,成为了顺德文化部门的新目标。顺德全民读书系列活动、顺德美术系列展活动、顺德民歌大赛……在顺德,各种文体活动终年“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高潮迭起、精彩连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每年举办文体活动超过4000场次,参与人数超过700万人次。
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意味着质的提升,顺德着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全力培育地方优势文化,扶持地方文化力量。目前全区共有体校网点61间、图书服务网点33个,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30个、镇级文体协会组织166个,村居级表演队139支,兴趣小组170个。基层公益性艺术培训、体育骨干和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辅导活动,参加人数达3万人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万多件。
◎文化品牌
提升顺德软实力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也是竞争力。紧紧抓住曲艺、龙舟、武术、美术四大文化品牌的维护与打造,顺德城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落地生根、安居乐业。
顺德是“中国曲艺之乡”,近年来,顺德先后主办和承办了广东省首届曲艺大赛、广东省第二届青少年曲艺大赛、广东省“明日之星”曲艺大赛、真情信合·粤韵金秋顺德曲艺大汇演等重要赛事和活动,顺德的剧团也由一家猛增到四家。政府的强力推动,使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在新兴文化的冲击面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顺德是“全国龙舟之乡”,2007年国庆节举办的顺德龙舟大赛,吸引了30多万市民参与,“同舟共济、奋勇当先”的龙舟精神已经成为顺德的城市灵魂。2008年,容桂街道更是挂上了“中国龙舟训练基地”的牌匾,顺德主动承担起国家龙舟运动兴盛与发展的重任。
面积仅有806平方公里的顺德,却拥有武术协会组织316个,美协组织14个,会员1400多人,目前顺德正在申报“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美术之乡”,顺德传统与优势品牌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激励美术品牌发展方面,顺德将出台由政府定期购藏顺德籍美术家作品,以政府的名义举办顺德美术双年展,筹备成立顺德画院、顺德艺术展览中心等多种政策措施。
“文化凤城”、“活力勒流,文化勒流”、“彩色乐从”、“锦绣龙江”、“水乡杏坛”、“和谐均安”……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多年来,顺德各个镇街各出其招、各展其能,红红火火的品牌文化活动,将顺德文化的天空装扮得分外艳丽。
目前,各个镇街积极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文化拳头产品。8月下旬,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即将在伦教正式开园,碧江创意产业园、容桂时尚创意园、孔雀廊文化广场也正在积极策划中。
文物保护方面,顺德大力推动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工程,区镇(街)村(居)和社会共投入资金超过8000万元,维修文物10处,正在维修11处。龙舟说唱、香云纱染整技艺、人龙舞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机制
文体服务大转型
建立一套具有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也是顺德文体管理工作的新追求。
过去,各个层面文体部门多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障碍;而现在,坚持大文化的发展理念,管文化的行政理念,种文化的工作理念,成为这几年文体服务转型的突破口。
改进行政效能,规范行政审批。仅在2008年,顺德文广新局就梳理审批事项20个,缩短办事流程49个,改进不合理的审批事项36个,窗口即办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67%,实现窗口办结率100%,大大提高了服务流程的透明度,方便企业、市民办事。
重点围绕强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顺德文化部门加强政策监管的力度,以严格执法,不断净化文化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2006年以来,顺德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联合公安、工商及镇街执法力量,共出动2077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3365间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70170张,收缴非法书报刊184816份,查处“黑网吧”1109间,暂扣电脑9672台,集中销毁非法音像、计算机软件制品48万张。
创新,是顺德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顺德正在全力推进文化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一点也不虚,我们设置的六大指标,既有具体部门对接,也有完成时间表。”张新杰表示。
声音
杏坛文化站站长邓家声:
兼顾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近年来,顺德在文物保护上下足了力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保护文物的担子仍然很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保留当时的历史风貌和人们生活的状态,要避免出现“开发收益第一,有效保护为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能将已有的文物保护单位打造成一个完全经济驱动的旅游点,兼顾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我们更希望老百姓在有着明显文明传承印记的村落中健康地、能与现代社会接轨地生活下去。
顺德粤剧团团长莫延祥:
文化品牌需要悉心呵护
顺德文化品牌有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悉心呵护,让它们继续做强做大。我自己是唱粤曲的,毫不自夸地说,顺德的粤曲品牌,不仅在国内有巨大影响,在加拿大、美国等地都影响深远,经常有人从国外打电话到团里,称赞顺德粤剧。我认为顺德粤曲发展前途无限,因为粤剧在顺德的根基非常深,现在全区有超过100个曲艺社,能唱粤剧的人比比皆是。有这样的基础加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只要好好地开发这些资源,粤曲的腾飞不会太远。
龙江镇基层文化工作者张家银:
文化搭起新老顺德人融合平台
现在到顺德定居的新顺德人越来越多。这些新顺德人如何接触了解陌生的环境,为当地社会所接受?靠的是文化的力量。这就需要政府出马,从文化方面将两者进行“撮合”。但其中要考虑到新顺德人的文化背景,需要用两者都能接受的文化形式进行宣传。最终使新老顺德人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建设顺德出一份力。
详解
推陈出新破题文化“短板”
武术文化、粤剧文化、饮食文化、状元文化……多年来,顺德积淀了丰富而又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顺德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化、城市化程度,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品牌发展遇瓶颈
顺德拥有曲艺、美术、龙舟、水球等众多传统文化品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品牌曾取得过骄人的战绩或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获得诸多荣誉。但近年来,品牌实力弱化,发展遭遇瓶颈。
据悉,顺德粤剧团年演出250余场,服务范围广布全省甚至港澳。但目前其演出的剧目以传统戏为主,难以出新作、出名角;顺德龙舟专业队伍于1997年解散后人才流失,顺德龙舟外出参赛往往遭遇代表异地参赛的“顺德兵团”;“李小龙”、“咏春拳”奠定了顺德武术品牌的地位,但武术发展同样因缺乏推广、传承的强有力扶持措施,品牌难擦亮。体制瓶颈、人才瓶颈必须突破,这样才能实现“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文化资源待整合
顺德旅游的文化资源丰厚,状元文化、水乡文化、祠堂文化、武术文化、香云纱等特色明显,但缺乏策划、整合、提升,导致号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够。顺德在珠三角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景点,名声最大的清晖园也需提升全国影响力。
顺德的人龙舞、唱龙舟、香云纱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文化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无疑也是顺德塑造文化品牌的一个新增长点。但这些文化资源在顺德暂时还未嫁接到产业这棵大树上。
文化产业望突破
文化品牌实力弱化、文化资源难开发等等原因也间接导致了顺德文化产业难做大。因为感觉发展文化产业很难出效益,所以顺德文化产业缺少政府主导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幼苗需要各方悉心呵护,才能慢慢长大。
当前,顺德仍缺少培育和集聚企业的机制。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优惠政策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系统。此外,缺乏以核心产品为主导的大型产业项目。由于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的缺位,难以拓展珠三角及周边市场。
剖析
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新路向
尽管早已是全国文化先进,顺德文化依然不能放缓前行的步伐,因为时势催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将城市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建成“十里文化圈”的要求,在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顺德文化任重道远。“要达到《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要把文化做实、做细、做精、做准,因为文化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魅力。”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惠英说。
为了让顺德文化走出一轮新“行情”,解决认识问题将摆在第一位。顺德文体局提出了从三个层次重新认识文化:一是要认识到做活文化是顺德未来立足珠三角的重要环节,不能让顺德成为文化的“沙漠”,生活的“孤岛”;二是要认识到做活文化是贯穿市民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不能让市民成为经济的“富翁”、思想的“穷人”;三是要认识到做活文化是建设和谐顺德的重要基石,让文体组织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三方。
如果说认识问题是一个“前提”,定位则是“必要条件”。因为在珠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实力、城市环境同质性的前提下,城市的生命和魅力根本在于保持城市文化性格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是顺德的历史塑造和长期积淀而成的。
城市的居住有三个层次:宜居、利居、乐居,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宜居和利居的综合和提高。顺德已将乐居作为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有识之士认为,要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城市和社会的三大发展规划。这是宏观层面上的保障,在微观上必须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文化产业这篇文章必须做活。
顺德区文体局拟将文化产业定位为以“三个中心、两个集聚”为主题,建设特色鲜明、人文荟萃、资源集聚、规模优势、辐射周边的文化产业先进区。具体的路径是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宽广、优势明显的重点项目。以它们为抓手,带动全局发展。
创新还体现在文化服务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上,在服务模式上顺德拟实施“国民艺术教育推进工程”,以制度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扶持文化强势群体,同时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则通过搭建沟通与合作平台,施行科学管理,提升管理效益,提高执行能力。
要想让文化真正上一个台阶,必须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目前顺德的美术品牌、龙舟品牌、曲艺品牌、武术品牌、美食品牌都小有名气,但要真正成为代表区域形象的强势品牌,还有不少功课要做。顺德文化部门拟制订政策,增加对体育网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学校)的业务指导和补贴,扩大顺德文化品牌的发展基础和后劲。
(编辑:阿军)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