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主人:陆镇康 年龄:68岁 出生地:广东信宜,现居顺德容桂
职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顺德作家协会主席 出版有报告文学作品集《可爱的顺德人》、《顺德好人》等
在顺德人的印象中,陆镇康是一个与经典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以及“顺德好人”一起成长的名字,《可爱的顺德人》、《顺德好人》等书籍的相继面世,让陆镇康在顺德渐渐家喻户晓。事实上,在1978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陆镇康,早已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佳作。目前他的20多万字的第三本顺德本土作品已全部完成了采写,并即将出版。
虽已年近七十,却对生活充满热情;虽不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却以记录顺德为荣。9月的一个下午,在容桂的一间茶餐厅,陆镇康与记者畅谈了他的读书与文学之路。
看书:童年的精神乐园
说到与书结缘,要从陆镇康的童年说起。“小时候没什么娱乐,加上我性格比较孤僻,常被同班同学欺负,书自然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对于家住广州西关的陆镇康来说,每天放学后,附近的新华书店就是最好的去处,但由于新华书店的经营性问题,店员不让久看,于是每到星期天,他都要走2-3小时的路,到文德路的旧书店去看书,“早上出发,晚上回家,看足一天。每周日我妈就特地做两个番薯饼,给我带去书店当午餐。”
到了初中,陆镇康对书简直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除了课余时间看书,每到寒暑假,他都会到中山图书馆去做义工,虽然没有报酬,但可以借一捆捆的书回家。“最难忘的是夏天光脚走在半融化的柏油马路上的那种滋味。小时候家里穷,到上初中还打着赤脚,最怕就是踩到别人扔下的烟头,我叫它‘落地黄蜂’,一踩到就烫得跳起来!”
除了到书店看书,陆镇康还把早餐的钱省下来租书和买书。喜欢看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的他,在少年时代一直把书当作自己的避难乐园:“因为在书的世界里感觉特别温暖,就会忘记痛苦的现实。”
影响:用书铺垫文学路
“尽管小时候很喜欢看书,但是从没想过当作家,走上文学的道路纯属巧合。”陆镇康说,他的父辈都是从医,他因为考不上医科,最后选择了广州师范。1962年广州师范毕业的陆镇康,被分配到农村的小学任教,清贫的他只能用笔来抒写心中的孤寂。1973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后,他心里的文学之梦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此后,陆镇康的文学创作再也停不下来。
翻看陆镇康书房里的获奖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小说《心柳》,话剧《“大使”情》,音乐剧《追鞋记》,报告文学《中国支书》、《女兵男帅》等。而《元元奇遇记》可称得上是陆镇康的成名之作,刊登于1977年6月号《广东文艺》(即后来的《作品》)。该作品多次被收录为广东省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儿童文学选集,并且在国内被改编成连环图、木偶剧等,1978年广东省作协主席欧阳山在广州沙面会议上,评价这篇童话小说非常出色,是“广东省第一篇‘解冻’之作”。
1988年,46岁的陆镇康到顺德发展,在万家乐公司一干就是十年,他创作的“万家乐,乐万家”广告语脍炙人口。在二十多年来的顺德生活中,顺德情感深深融入了陆镇康的血脉,以至于后来有了他的本土作品《可爱的顺德人》、《顺德好人》等。
“我常感激命运对我的厚爱,如果不是读书让我爱上文学创作,我也不会有今的成绩。书影响了我的一生。”陆镇康感慨道。
启发:人生体验也是种学习
1998年,陆镇康从万家乐公司退休,但退休后的他似乎更忙碌了。今年3月份,顺德少年冯石晖捐献器官的事迹撼动了陆镇康,他决定用自己的笔,续写继《可爱的顺德人》、《顺德好人》后的第三本顺德本土报告文学。
“以前是读万卷书,现在是行万里路,访万种人。”陆镇康说,以前以书中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以至于常有失落感,现在更多的是用心去看世界,体会世间人情的冷暖。陆镇康所谓的用心看世界,包括了他退休后每4年一次的百日独游,“从1998年开始,每隔4年我都会独自一人外省游,每次去4个月以上,国内国外一路走。”他说,行万里路,识万千人,不仅开拓视野,也启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更加贴切地体验人性的真善美。
尽管忙碌,但陆镇康经常都会在网上看新书。从看书到写书,陆镇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文学之路,“苦难是作家的财富,人生体验也是学习,这是书本里所学不到的。”
■读书推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我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看语言艺术类的经典作品,例如巴金、冰心、张爱玲、沈从文等人的书;历届获鲁迅和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争取看看,例如《白鹿原》等。
我特别提倡青少年看剧本,尤其是曹禺的《北京人》、《雷雨》、《日出》,语言精美绝伦,值得欣赏与学习。
(编辑: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