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主人:叶中平 年龄:48岁
职业:香港恒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中平首先是一个好客之人。这从他为自己设计的别墅可以看出。别墅引流望山,进门处右手边有一间单独的会客室,餐厅的餐桌更像是会议桌,方便招待客人;四层楼,每一层都有客房,双人标准房、双人豪华房、单间的、集体的,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酒店。相比起这些地方的阔绰,三楼的书房显得极其小气:将近二十平方米,一套办公桌、靠墙一个书柜,摆上满满的书,仅此而已。
主人的解释是:“当初设计这个别墅就是用来接待朋友的,没想过要放书,书房就安排得比较局促。现在看来这间别墅利用率还是太低了,可以考虑一下把四楼开了天窗的那间房改成书房。”
在这里,记者虽然无法尽揽他的藏书之丰,涉猎之广,却依然能在其待客之道和言谈激辩中管窥其学习之道。
作为一名企业家,叶中平首先是一个理论实践者。他经常思考中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期如何突围的问题,为此,他喜欢广泛阅读,吸收当下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并在企业中推行。今年9月份,叶中平推动的第一家“几米几何”家品体验店在广州天河开业,开创了将传统家居购物便利店化的商业模式,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与其他成功企业家不同的是,在叶中平身上,更多地流露着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在企业遭遇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挫折中,他率先钻进这个领域深入研究,然后将自己的感悟和建议发表于报端,成为了“广东反倾销第一人”。
对于读书,叶中平声称,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哪些知识对我有用,我就会读什么样的书。”
博采众长的倾听者
叶中平说,还是小孩的时候,叶中平除了每天看《参考消息》,听收音机里面的社论,最喜欢的便是搬把凳子,坐在父亲身边,有时候听他讲以前打仗的故事,有时候听他和乡里朋友聊天叙旧,还有就是陪着父亲去各种地方,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内涵。听父辈的“胡吹海侃”成了叶中平学习的萌芽期,在那之后,叶中平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为了自己设计房子,叶中平专门去看建筑方面的书籍。至于说外贸、汇率、市场、互联网这些跟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东西,叶中平也是最早接触和理解的国人之一。叶中平介绍,在香港最初的十年,他不间断地去听政府为企业开办的各类讲座,参加为企业举办的中小型企业开放日活动,吸收着各类于企业管理与发展都有极大助益的前沿知识。“1993年,为了去北京听一个关于汇率变化影响的讲座,我毫不犹豫地坐飞机过去。”
2006年,为了解决企业发展中如何理解人、用好人的问题,叶中平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办的EMBA学习班,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叶中平如同海绵一般吸收着周围企业家的经验。
其中有一门课老师要求他们至少要有一次针对某个问题的第一次发言,叶中平等到最后一节课才代表团队做首次发言。其余时间,他更像是一个看客,听同学的发言和提问。叶中平说:“当时我思考的往往不是他们发言的内容,而是他们做这番发言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种积累与认识才是最宝贵的。”两年后的毕业赠言中,叶中平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同学间平时的交流,上课讨论时看不同的同学的提问与发言,的确认知了不少。“对人的理解明显多了!” 叶中平说。
性本善与性本恶的博弈
作为一个商人,叶中平在运用现代方法去管理企业的同时,同样也遇到了诸如晋商、徽商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用现代人来说就是如何掌控狼性管理。
叶中平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父亲是曾经穿上军装跨鸭绿江赶赴朝鲜参战的退伍军人。叶中平自小接受的都是中国传统“性本善”思想的熏陶,受父亲“知足是福”思想的影响尤深。因此,在管理自己的企业中,叶中平总是预设每个人都有着为力求更好而不断进取的追求。然而,这种设想在实际推行中却出现过事与愿违的情况。
2003年,叶中平在企业中推行事业部制,将相关的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自行管理并承担责任。“这一制度的前提便是各个部门要将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结合起来,推行之初有人提醒我这个制度未能解决内部定价问题。两年之后,恰恰这个问题让改革最终宣告失败。这才有了后来的EMBA进修。”
“这期间我开始将我所认知的传统观念与西方现代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逐渐明白了性善性恶的问题。”叶中平介绍,中国人讲的是人民,是一个群体,所以旧时问罪要“株连九族”;西方人讲的是人,强调的是个体,过分关注个人价值便容易忽视周边的东西,因此西方人崇尚的管理是性本恶的。“中国人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商人肯定离不开传统思想的影响,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显然也不合适,所以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在性本善与性本恶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
对此,叶中平说:“制度的设计应该遵循‘性本恶’,制度的执行则要崇尚‘性本善’。”这就是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去年叶中平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上课期间,读的都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儒家的《论语》、佛家的《六祖坛经》、《易经》和《孙子兵法》等。采访当天,记者就在其随身的行囊中发现了《资治通鉴》、《从历史看时代转移》等书籍。
实用主义的社会责任
关于看书,叶中平曾经说过,时下大多数人看的书他都不会看。那他会看什么书呢?叶中平却总也答不上来,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那段时期需要什么我就看什么书。”
2003年7月初,美国针对中国烫衣板展开了一场“反倾销”战。当时中国企业普遍对“反倾销”概念表现得一无所知,如何应对是个严峻的问题。叶中平找来了厚厚的一本《反倾销概论》,认真研读了一遍。搞清了基本概念之后,在实际应用中叶中平依然疑虑重重。于是,他请来了不同的律师,车轮战般一个接着一个地与他们单独恳谈,每一次弄不清楚的问题他都直接抛给下一个律师,在这种反复对比中,叶中平抽剥掉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律师主观思维的东西,最终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对“反倾销”的认识。
在帮助自身应对“反倾销”挫折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媒体表达出来。2003年和2006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烫衣板的反倾销战期间,叶中平在多家媒体发表了关于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文章,并参与各种论坛和发表演讲。叶中平说,他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去告诉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再像一只沉睡的狮子,而要提倡一种共赢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为此,《人民日报》于2006年撰文评价其为“广东反倾销第一人”。
现在,叶中平依然每天忙碌于各种场合的会客、研讨会和演讲。他非常留意当下出现的新问题,并总能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看法。在他的微博中,最新的一篇文章发表于12月5日,是写对新兴县海外乡亲的第二代回乡寻根的一些感受。叶中平说,无论是新兴还是顺德,当下的发展都应该利用好海外乡亲的后代这个天然资源,而维系这个群体的乡情就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同时,不断向国际推广这些文化。
■读书方法
一、带着问题去读。我读书会追究事物的本源。譬如我对宗教感兴趣,我就会去读相关的历史,并且要钻进去,犹如参与到事件本身,这样才能搞清楚你所认识的东西。
二、多角度读书。我认为读万卷书不但是讲数量,也要讲不同角度的书。因为如果我的观点是固定的话,就容易不去看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书,当这书一到手,看一会就认为这东西不对,就不继续看下去了。长期这样,视角就固定了,也是习惯形成了。
三、注重实践。读书不能只读课本,还要开阔视野去体验生活。无论我以前接受的教育还是现在对子女的教育,都十分注重走出去,即行万里路。我经常带女儿回老家体验生活,教育小孩要“惜福”,这是一种极好的价值观教育。
■读书推荐
《游戏颠覆者》,推荐给企业家看的书。美国最佳CEO的雷富礼与堪称管理大师的拉姆.查兰合作推出,首度揭示了宝洁成功大逆转的幕后驱动力———创新。
《感恩这一课》,推荐给政府官员的书。这本著作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所领受到的感恩分享,亦是一本让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得到人生启发的心灵成长励志读本。
《静思语》,休闲时看的书。这是一本语录集,临睡前看,可以安抚自己浮躁的心情。
(编辑: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