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主人:叶其嘉 年龄:52岁
身份: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佛山市美协副主席、顺德美协主席
在叶其嘉的居所三楼,有一个空间开阔的画室,画室的中间放着一张足有20平方米宽的画台,还在起草阶段的西山庙图摊开在画台的中间,创作者身后的墙壁上则挂着一幅古树的草图。两幅作品都尚在起草阶段,画室的主人叶其嘉介绍说,每一幅作品从搜集素材、构思、起草到最终成画,至少要四五天。由此可见创作者对待作品的诚意。
画室的一旁有一方向外凸出的空间,空间内的三面墙被书架铺满,在放满书籍的书架的包围中安置着一个茶几,画作的间歇,主人沏上一壶南方少有的藏花茶,随手取下一本书,一边品茶一边看书即是一次心灵的放松。叶其嘉说,在这种状态下,脑海中往往能奔出恰如其分的画面。
读书令我随遇而安
叶其嘉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均有涉猎,却不求甚解,注重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长期的经历和阅读,也使他对周围的事物容易满足。
由于在初中时有一些画画的基础,对绘画也较感兴趣,初中毕业后叶其嘉被分配到一家生产腰果的大厂里当文员,抄抄写写,还要出墙报搞专栏。这是一个在当时被人羡慕的职位。
那时候,叶其嘉读书增值的愿望就特别强烈。一开始会订一些工具性的书,开始学习书法绘画方面的技法,或者买一些名家成长作品之类的书,从中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秦牧的《艺海拾贝》对当时的叶其嘉影响颇深。里面描写了很多名家如何学习画画的经过。比如齐白石画虾,一方面是依靠自己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他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了画好虾,齐白石专程买了一盆虾每天观察。叶其嘉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题材艺术青年就没能画出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经验,“搞艺术搞得好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要深入研究”。
除了看名人传记,叶其嘉还对苏联的文学作品抱有很大的兴趣,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叶其嘉回忆,小时候家里很穷,看了这些作品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就会很有触动:还有很多人的日子过得比自己苦。这么一想,对物质方面的获取就特别容易知足,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却十分执着。
读书与否除了成就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也让人呈现出文野之分。叶其嘉说,不读书不仅修养会跟不上,对事物的分析也欠缺判断能力;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明白道理,对世界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长期的读书也养成了自己随遇而安的性格。
生活积累成就山水画派
风格的形成、技法的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水乡画的自成一派也是几代人通过几十年的探索才慢慢形成的。叶其嘉是让山水画逐渐成熟的实践者之一。
80年代初,竹寮、蕉林、流水、小舟在画面上交映成趣,基本上取材于家乡身边的风物,在题材上慢慢形成了水乡画风格,但那时候在技法上仍然比较稚嫩,缺乏自己的语言模式。
绘画初期,叶其嘉曾拿了自己的作品去向广东著名画家林丰俗请教,林丰俗看过他送过来的水乡画作,当场送了叶其嘉两句诗: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平淡实奇崛。从这两句诗中,叶其嘉明白了,画作无论再怎么深刻都要走深入浅出的路子,即要让人们在平淡之中体会到深刻的韵味,而不能像抽象画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番点拨对叶其嘉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以后在取材构图和考虑画面效果的时候,叶其嘉都会注重画面的雅俗共赏,让人轻易地了解到所要表达的内容。
至90年代中期,水乡画在技法上逐渐成熟,对画面的处理已经能够实现技巧和内容比较完美的结合,呈现出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叶其嘉说,这些都是绘画者通过反复的试验总结,才能让画面不着痕迹。
画作成熟的标志,是实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结合,这并非将一个技巧直接套在内容上,而是要让人忽略技巧,看画时首先被画面所吸引,之后才思考布局、用笔等技巧性的东西。叶其嘉介绍,很多人误以为山水画即是农民画,其实农民画多数展现的是农村风情,有夸张变形的成分,我们与学院派一样走得是正规路线,以写实为主,而比起学院派,我们则往往在生活积累上取胜。
现代气息入山水画
“由于长时间的浸淫,我们能够做到不满足眼前看到的事物,在创作中便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叶其嘉说,真正让人赏心悦目的水乡画画面生动还不够,还要能让看画者明白画面的来龙气脉,不仅能够在其间居住,还能有让人细细玩味的地方,即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的境界。
然而,山水画发展至今同样引起了创作者的疑惑:山水画所表现的破屋、断墙、残垣等主体在现实中越来越少,缺少了现代气息的山水画岂不变得死气沉沉?
如何将舒适的都市化的居住环境自然地融入山水画中,也是叶其嘉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所谓变化,他提倡技法要革命,取材要更新。比如他的作品,新式洋房掩映在繁叶中间,色彩运用也多元化。
叶其嘉说,每一次革新首先是思想上的革命,因此他都十分留心各种画派的艺术特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叶其嘉认为,真正有魅力的作品应是先从生活中来,然后又有意识地“淡化了”生活,这样的作品必定是首先突出了意境,再就是重现了现实美感,而“生活味”也就不知不觉地夹杂其中,如果太过将生活“原形化”,反倒妨碍了意境的经营和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和独立性。
另一方面,叶其嘉也十分强调政府对本土山水资源的维护和发展。据他介绍,中国美协前副主席萧峰在对比过周庄和逢简之后提到,周庄在改造上比较有旅游的气氛,逢简虽然有不错的自然原生态,但旅游开发的意识太单薄。
叶其嘉说,这是和顺德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以为作出一个产品就是一个产业有关。其实,旅游才是当下最好的无烟产业。生态旅游做好了,对于创作者来说也就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国画强调目识心记
谈到对青少年国画创作的培养,叶其嘉认为,这首先得在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多做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向上的学习氛围。
画画是需要兴趣支撑的,这需要家长一开始作出引导,然而在整个唯分数论高下的社会氛围中,家长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往往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先送孩子去学画,没学几天觉得进展不大,就转去学钢琴,在他教过的学生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孩子没能坚持学习,根本就掌握不了这门艺术。
叶其嘉说,今年佛山文科状元刘俊宇曾经在他那里学过绘画。由于能够长期坚持,加上她个人的悟性,刘俊宇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这一些是与其父母为她创造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社会在传统中国画的传承方面也应多做引导,尤其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目前几乎没有一个正规的体系。拿高校来说,考核学生的标准基本是参照西方绘画的标准,画素描和油画,对国画的要求很少,这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形式上太过强调西方美术的学习方法,这样反倒不利于中国艺术的发展的传承。”叶其嘉介绍,中国画的创作是与中国书法一脉相承的,强调的是写和懂得欣赏的方法,西方的方法则更像是涂,因为引进西方的教学方式而放弃国画,这是不可取的。艺术可以并存,在艺术教育上同样如此,中西结合,二者并存才是好事。
叶其嘉说,中国的国画强调的是目识心记,能够按照自己的情绪对风物进行重新的构造,因此每幅画都是带有情绪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叶其嘉举例说:“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我们看小孩画国画相对就随意些,如果是由长期坚持绘画的大人来画,则能够感受到其画作中有书法‘写’的味道”。
谈及如何改变人们对于国画的认识,叶其嘉说关键在于国家要敢于将自己的艺术推广出去。他举例,日本曾经收到一本外国编撰的世界美术史,其中对于日本的艺术家和作品只字未提,日本人便自己掏钱又制作了一本世界美术史,将日本艺术家和作品融入其中广发各地。
往事闲谈
谈育儿:
今年父亲节,远在重庆读大学的儿子忽然给叶其嘉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爸爸,父亲节快乐,辛苦了,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抚养。叶其嘉给儿子回复的内容是:多谢你,其实你是未来的父亲,你也要做好辛苦的准备。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回复多谢可能就没了,但叶其嘉却十分注重对儿子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提醒他思考如果自己成为父亲之后要怎样。叶其嘉说,这多少得益于年轻时拜读过《傅雷的家书》。
谈创作:
叶其嘉介绍,他曾经花费几年的时间去酝酿一张作品,而正常来说,画一幅画也需要十天八天时间,这个过程包括搜集素材、酝酿构图、起草、绘制。目前,叶其嘉正在为顺峰山公园即将筹建的石桥绘制桥身上的雕刻草图,他负责的内容是西山庙。叶其嘉说,作品中需要反映西山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特点,因此考虑通过场面以及古代人物服装来表达,体现其时间性。另一方面考虑到雕刻工序的特点,又要使画面尽量简洁。
读书推荐
1.《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的枕边书,看过此书明白了,历史不能人云亦云,而应该用自己的观点去重新定位。
2.《王朝闻文艺论集》,这本书能帮助你理解艺术家的特性,其中对于作品和作品的产生有比较深入的分析。
3.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同样是探讨美学发展,这本书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文艺门类理解的比较透彻。
(编辑: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