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华
今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建设工作,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和7个配套文件。其中一个重要亮点,是按照中央关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的要求,在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建设“幸福广东”。
“强党委”是共建共享的根本保证。一是确保各级党委牢牢把握社会建设方向,以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是以公平正义为导向,以社会规范特别是法治建设为保障,营造文明法治、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三是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社会建设。
“小政府”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前提。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对社会管理控制”向“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从“为社会撑船”向“为社会掌舵”转变。二是加大向社会简政放权力度,将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微观事务服务与管理等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重点在公益服务类、工商经济类、学术联谊类、咨询经纪类、公证仲裁类等社会组织率先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大社会”是共建共享的具体表现。一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办法,探索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直接申请登记。二是加快对现有的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进程,逐步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调整为业务指导单位。三是实施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计划,建立孵化基地,支持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养老助残、慈善帮困等服务。四是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五是推行“社工+志愿者”的社会服务模式,“十二五”期末,广东将建成4个省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50个重点实训基地,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
“活基层”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一是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补充、村(居)民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格局。二是完善村(居)民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三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形成跨部门、综合性和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区服务模式。四是逐步把外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平等参与自治和管理。
“广参与”是共建共享的实现途径。一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责任感和权利与义务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事务。二是坚持开门立法,完善重大决策的咨询论证、公示、听证和旁听等制度,增强立法、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三是健全特邀政风监督员制度,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制度。四是推行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媒体问政和公民论坛等沟通方式,拓宽公民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渠道。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编辑:锁儿)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