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宝安区,10年磨一剑,在“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活动促发展,强化特色教育”、“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优质课改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出系列有力的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课改“宝安模式”。
【课堂改革篇】
形式多样 特色各异
每六个学生分为一组,围坐一起热烈讨论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上台当起“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知识点……这样开放的课堂可不是第二课堂,而是文汇中学一节常规的数学课。
18日上午,该校数学老师李前讲解的一堂有关相似图形数学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究的兴趣,令台下数百名教师大呼受益匪浅。
“课堂很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官田学校一名年轻老师一边认真记下听课笔记,一边深有感触地说。据了解,文汇中学提出“自然分材·四环节”模式,在教学中实施“自学”、“探究”、“应用”、“测评”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顺势而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特级教师袁银宗认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扬长补短,相互促进。
“课堂改革,是学校改革的中心话题。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教育创造。”宝安区教科培中心负责人表示,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开展,宝安区组织骨干教师分期分批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探索创新课堂改革。
宝安提出在小学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的研究活动,中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模式、打造学科教学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特色各异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建安小学立足全面发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教育,重点构建学校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开设个性化的校本活动课程,为全体学生搭建了宽阔的发展个性的舞台。
松岗中学提出“自主学习能力模式”,让学生学会自学,让教师学会导学,让教学回归学科,让管理走向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安中学突破一学期一本语文书的藩篱,高中语文学科组合成28个专题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
在不断的借鉴吸收与探索创新中,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改革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宝安各学校已形成50多种风格各异的特色教学模式。
“原来学语文,我们是上课听讲,下课做题,现在我们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己提问,自由表达,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是新安中学一名学生的肺腑之言。
课堂的变化,令宝安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从教师权威转向学生主体,从单项划一的知识传递转变成师生的合作学习,“少教多学,以学论教,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效率也更高了。
【特色教育篇】
校校有特色 人人有特长
去年2月,宝安区滨海小学的19名小学生组成的海之声合唱团亮相第五届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他们用优美的合声和出色的表演征服全场“老外”,“深圳孩子,好样的!”身在世界音乐之都的“老外”们纷纷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这只是宝安特色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宝安,有的学校让中国传统合唱歌曲蜚声海外;有的学校盛产京剧娃,将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发扬光大;有的使动漫成为学校的“全民艺术”,成为“国际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学生们个个身怀“绝技”,多才多艺,阳光、自信、全面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坚持特色教育“一把手工程”,在队伍组织、师资建设、经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确立“校校有特色,师师有特点,生生有特长”的发展思路。
区教科培中心具体负责特色教育的策划和推进工作,确定“以活动促发展,实施团队带动战略”的战略及“课堂教学常规化,课外活动常态化”的措施,确保特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各街道教研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各学校成立特色教育管理机构。
在“以活动促发展,团队带动战略”的指导下,宝安区积极搭建特色学校建设交流平台。定期举行舞蹈、器乐、戏曲、美术、摄影、书法等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交流,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沙龙、教学观摩交流活动等,兼收并蓄,开拓视野。
如今,宝安特色教育呈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目前,全区已创建特色学校100余所,形成了包括跆拳道、足球、跳绳、机器人、航模、合唱、京剧、民乐、管乐等大批特色项目综合发展的态势,部分项目已在全国叫得响亮。小学生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比赛,屡获大奖;学生民乐团、舞蹈团、管乐团多次走出深圳、走向世界,赴英国、美国等地交流演出。
其中,宝安戏曲娃已经成为宝安乃至深圳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享誉全国。自2004年试点“京剧进校园”活动以来,2007年,宝安又启动“粤剧进校园”活动。迄今为止,全区已有京剧实验学校18所,粤剧实验学校12所。
【信息平台篇】
网络教研 方兴未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课程改革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换句话说,信息技术已经并将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本着“以教育信息化抢占课程改革制高点,促进宝安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理念,2011年9月,宝安区成功上线运行我国基础教育第一个教育云服务平台,该平台荣获“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应用奖”的殊荣。云平台打破孤立数字校园的分散建设模式,采取“顶层设计、集中建设、分层管理、个性服务”的先进理念,实现云办公、云计算、云共享、云下载等公共服务功能,为全区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云体验。
基于这一平台的支持,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活动开始兴起。“教学QQ群”、UC教研、MCS主题网络教研、教师博客、学科公共邮箱、教学资源库等等,一大批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体现出省时、高效、实用的特点,使得几万名学生、家长、教师共享同一个信息交流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便捷的交流,把“专家”和优质资源送到每个人身边。最终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师资成长篇】
教师培训 全国关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只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成功的课程改革。提升师资水平由此成为宝安推进课程模式创新的关键点。
为了让宝安教师队伍源源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宝安区建立了优秀人才多渠道引进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原则,采用“借脑袋”的办法,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一批教育专家,充实了宝安区教师团队规模,提升了团队层次。
在“请进来”的同时,宝安区通过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机制,创造出“三地一站”培训渠道,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让每一位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宝安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协作,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的教师培训,该区以“创新培训模式、开发培训资源、降低培训重心、注重培训实效”为理念,创新推出“五段互动式”培训、“明师工作坊”、“网络互动式”培训、特色专题培训、教坛三人行等五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五段互动式”培训主题鲜明,从区域到省市,从学校到学科广泛开展,形成一种培训潮流和特色文化;“网络互动式”培训突破时空的枷锁,把“专家”送到教师面前,万名教师足不出户同享网络资源;“明师工作坊”另辟蹊径,孵化出一批具有明德、明智、明术、明达素养的明白之师;特色专题培训提升品位,培养教师高雅的生活品位和追求,使教师走向个体生命自觉;“教坛三人行”名师引领,全员参与,让不同观念在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通过培训模式的创新,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广大一线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被激发,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杂志先后撰文向全国推介宝安的教师培训模式。
在提升整体团队质量的同时,宝安区还特别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一个骨干教师,就是一个孵化器。”多年来,宝安区通过实施名校长、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批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办学思想独特、个性鲜明的教学“领头羊”。2011年,宝安区4位名师入选深圳市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此外,通过大力推进名师工程,辐射名师效应,也带动了区内一大片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编辑:小飞)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