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剑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在中国,人称“世界读书日”。这个日子,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当今中国的阅读现状,无疑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且往往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话题。
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日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数字化阅读的日益流行和盛行,电子阅读、手机阅读、Ipad阅读等正在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由此,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将当下的阅读分为两种不同的阅读形态,手捧书籍的传统阅读为“深阅读”,电子显示屏幕的阅读则为“浅阅读”;并且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媒介的逐步增多,“深阅读”会受到“浅阅读”的挤压,这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一代不再阅读经典、不重思考的深深忧虑。
依我之见,之所以会出现所谓“深阅读”和“浅阅读”这种划分,大体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虽然当下的数字化阅读很流行,但很多好的作品,还没有进入到数字阅读领域之中。换句话说,之所以出现所谓深浅阅读的不同,主要还是源于数字化阅读的数据库中没有足够多的好书。这就自然导致了人们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时,读不到好的作品。
其次,就当下情形看,除一些专门的免费阅读网站或者付费网站及手机付费阅读之外,数字化阅读的内容还主要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主要具有新闻价值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相关内容。这就给人一种阅读内容比较肤浅的感觉。
对专家学者以及媒体担心青年一代没有“深阅读”即没有思考能力的忧虑,我表示理解。但我的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乃至Ipad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数字化阅读并不一定会导致肤浅化。以我们日常登录的各大门户网站为例,人们经常会在上面看到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时评作品、文化随笔、博客文章乃至微博短评。这一点,在人们谈论深浅阅读的时候,是不应该视而不见或者忽略不计的。
应该说,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去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依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看,数字化阅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传统书籍的阅读时间。但这两者的阅读目的还是有所不同。数字化阅读,主要是自己对于当下世界的了解,包括时政、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等相关内容。而书籍阅读,主要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这样的书籍,目前的网络上还不容易得到的。如果将来这些专业书籍和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在网络上可以得到(付费是应该的),那我会更乐意选择利用数字化的阅读方式。
我以为,如果将来有一天数字化阅读的数据库向大家开放(采用怎样的付费方式是另一个话题),我相信,类似的深浅阅读的说法就会销声匿迹。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出现,在带来不同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同时,改变的还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当然,在当下,除少数人之外,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要接受网上付费阅读、手机付费阅读(而不仅仅是支付上网费或手机上网费),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此一来,如何在保障作者著作权、网络经营盈利的基础上,使读者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读到优秀的作品,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甚至称之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也不为过。
当然,就当下来说,更能促人思考的传统阅读方式依旧是书籍阅读。虽然我认为数字化阅读是未来的主导趋势,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书籍阅读仍然会是重要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保持了阅读的完整性,在个人相对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中,更能促人有更深的思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未来的阅读方式,一定是朝着数字化阅读的方式迈进的。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