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北滘 > 小城快播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方志驿站搭建历史文化传播平台!蓬莱书院翰墨瑰宝收录顺德区档案


  近日,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知往学堂”挂牌成立暨蓬莱书院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蓬莱书院举行,令古祠声喧,历史文化再育新枝;翰墨流芳,古村文脉再得传承。


  碧江,源自珠江水和南海潮的孕育,长于南越土著和历代移民的哺养。据清咸丰《顺德县志》中记载,碧江村始建于汉代,于南宋初年大规模建村。南迁先民沿河聚居,就水建村,兴修水利,围垦造田,发展生产。千百年来,乡人繁衍生息,晴耕雨读,和衷共济,齐头并进,造就了繁荣的内河中途港、手工业造纸基地及粮食加工储运中心(谷埠)。


  其地文风氤氲、翰墨浓香,文人士子辈出,登科入仕者众,素有“文乡雅集”之称。自明景泰三年顺德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曾涌现出26位进士和145位举人,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告老还乡后,他们致力为家乡修建祠堂和宅第园林,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故《顺德县志》记载:“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


  为传承先贤风采,再现古村风韵,蓬莱书院、小蓬莱艺术馆馆长,顺德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周志锋以擅长的隶书精心书写6条屏《碧江赋》和14条屏《碧江廿四咏》,并分别捐赠给顺德区档案馆和北滘碧江居委会。


周志锋向顺德区档案馆捐赠《碧江赋》.jpg


周志锋向顺德区档案馆捐赠《碧江赋》。


  《碧江赋》分6条屏,字里行间,浓缩了碧江昔日经济繁荣,文乡雅集,发展至今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碧江廿四咏》,原是清代碧江人苏鹤的诗卷。周志锋笔走龙蛇,分14条屏,再次书写,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周志锋向碧江居委会捐赠《碧江廿四咏》.png


周志锋向碧江居委会捐赠《碧江廿四咏》。


  对于将心血作品无偿捐赠给顺德区档案馆和北滘碧江居委会,周志锋满怀感慨:“碧江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希望通过书法作品将其历史文化再次呈现,也希望能通过这两份有关碧江历史文化的书法作品引起年轻一辈更多关注家乡历史。”


  为搭建凝聚共识、传播历史文化的平台,佛山市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知往学堂”亦于当天在蓬莱书院挂牌成立。


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知往学堂”亦于当天在蓬莱书院挂牌成立.jpg


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知往学堂”在蓬莱书院揭牌。


  据了解,佛山市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收集整理并研究推广顺德历史文化。顺德北滘蓬莱书院由本地书法名家周志锋自2012年开始自筹经费对小蓬莱闲置的旧屋和附近两间破旧的祠堂进行修缮,分别命名“小蓬莱艺术馆”与“蓬莱书院”,并在此成立书法工作室。


  经过多年努力营造与培育,至今在蓬莱书院设点挂牌的有顺德区档案馆方志驿站、特色地情体验点,顺德政协书画院北滘分院,政协北滘联委会委员工作站,顺德区文化艺术基地,顺德区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碧江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


  佛山市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劳联英表示,“希望通过联动蓬莱书院深厚而优质的文化资源,借助‘知往学堂’平台,将协会研究成果以讲座、研学、讨论会等形式传播顺德历史文化,为乡村、社区、企业、学校提供专业而活泼的专业知识,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与城市文化发展。”


  挂牌仪式后,历史文化研究会一众成员骨干还前往参观碧江泰兴街历史文化街区及苏氏尊明祠(五间祠),并就碧江历史文化的挖掘活化和传承,以及知往学堂未来的发展计划展开深入而可行的探讨。


编辑:梁云

来源:顺德档案、顺德历史文化研究会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学习+把脉!大湾区医疗考察团考察和祐国际医院
下一篇:鼓干劲开新局,北滘清岸“一马当先”!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