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亮”出本校德育培育项目
你知道吗,经过改装设计的隐行防盗网也可以瞬间变成逃生出口;
通过煤气防爆设施,煤气泄漏会自动报警并自动关闭煤气;
人工捡乒乓球觉得累?有机器人帮你捡,你可以轻松打球;
……
3月30日,2018北滘教育“创品立新”区域教育创新发展项目启动仪式在北滘承德小学举行,创新创客教育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的发明和创新作品获得了现场嘉宾的纷纷点赞。北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崇曦参观完各学校的创客创新作品后,更是直言“很震撼”。
王崇曦表示,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期望,北滘要推进走在前列的目标,关键是靠人才、靠教育,今天推进的“创品立新”教育创新项目是一个好的开始,北滘镇委镇政府也全力支持发展北滘特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构建起与北滘镇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北滘教育局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铸就更多更好的教育品牌。
学生展示创新作品
“创品立新”,北滘教育有3个“小目标”
北滘镇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张大浩介绍,正式启动的“创品立新”项目,意思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发展,运用新理念、新手段,构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发展新品牌。
项目具体涵盖德育品牌创建、地方课程开发、核心素养培育三个主要项目,具体则分别为“微行种德”德育实践研究、“小城课堂”镇情教育课程开发、“两馆一创”学习与生活素养培育。
“种德”一词来源于北滘碧江的种德堂。“微行种德”,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细见精、种善养德。张大浩介绍,这一模式研究包括微管理、微实践、微评价三个方面。通俗地说,微体验、微家务、微服务属于“微实践”,碧桂园实验学校的“星卡”评价模式、朝亮小学的“大富翁”评价模式、碧江中学的“赏识卡”评价模式等是一种“微评价”。
“小城课堂”镇情教育课程开发,则是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张大浩介绍,通过“小城课堂”,让孩子了解北滘的镇情,激发他们热爱北滘的情怀,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优良精粹,不断开拓创新,从小树立建设北滘的远大志向。
“两馆一创”,则是以建设好、利用好图书馆、体育馆、创新实验室为抓手,广泛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阅读、健体、创新等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创客式”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与会嘉宾参观学生创新作品
良好的基础,为教育创新“北滘方案”谱写序曲
教育,近年来备受群众关注。党的十九大就提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作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特色小镇”的北滘,总部经济、城市商圈、人才洼地加速成型和蓬勃发展,越来越需要优质的教育服务与之配套。由此,北滘镇委、镇政府提出,教育需要“传承、创新、合作、担当”,要有“北滘方案”。
张大浩介绍,北滘教育提出“创品立新”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就是为满足新时代北滘市民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和向往,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部署的做法。
并且,推进“创品立新”行动计划,北滘也有较好的教育基础。北滘是广东省首批教育强镇。近年来,北滘大力推进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激励体制创新,学校创新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北滘还积极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北滘更是走在区域乃至全省前列。近年来省以上奖项700多项,其中一等奖以上200多项。
与会嘉宾共同启动项目
■声音
知名德育教育与学校品牌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品牌工作室主持人 李季
北滘的“教育行动”,吹响的是新时代小镇教育“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号角声,传来的是小镇教育特色创新发展坚定的步伐声,传递的是顺德人敢为人先的北滘自信。
传创行动(传承特色爱小镇,创新品牌育素养)是北滘教育“创品立新”计划的新思路、新亮点;立品育人是该计划的新取向、新发展,这个计划,讲述的不仅是小城的故事、顺德的故事,也是岭南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讲述的不仅是“百教”古镇令人自豪的美丽故事,也是国际工业设计新城的真实故事,更是创感小镇特色创新走向新时代的美好故事。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主任 岑健林
我长期关注北滘教育,源于北滘镇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几年北滘镇的创新教育,我感受到北滘镇委镇政府的重视,教师的敬业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近几年北滘在创新教育获得的成绩非常多,在市内、省内有很大的影响。“两馆一创”,体现的是“两馆”双轮驱动下,连接着创新教育,形成了良性循环。
北滘承德小学校长 杨立新
北滘教育的“创品立新”关键在学校,北滘承德小学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包括微班会、微故事在内的德育微课程,开发了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加强了科学教育品牌教育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也正在举行第四届科技文化节,学校也将在继续关注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认真、合作、创新、职业四大关键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万家长)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