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大良街道联合调解中心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力打造大良街道联合调解中心(下称“联调中心”)V2.0升级平台。
大良街道联合调解中心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本次活动由区司法局指导,大良司法所联合综治办、教育办、派出所、法庭、检察室,及罗定邦中学、凤城实验学校、梁开中学、华南师范大学、佛山正和调解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
区司法局分管领导黄加慧,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汉标,大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谭文才等领导出席,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合作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凝聚合力升级解纷平台
大良联调中心是顺德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的重要成果。成立五年来,中心持续推动调解力量下沉,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
联调中心主任吴立林汇报中心首个五年(V1.0阶段)的工作成效:中心坚持“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化解”的工作模式,通过强化协作联动,规范案件的甄别、流转和调处流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畅通广大群众合理合法反映诉求的渠道。
大良联调中心汇报首个五年(V1.0阶段)的工作成效。
数据显示,中心累计接待群众5147人次,受理调解案件932宗,调解成功率95.7%,涉案金额4089万余元,案件类型涵盖工程款、侵权、劳务合同等领域。
大良街道联合调解中心新桂社区调解工作站于2024年成立,依托联调中心作为中枢,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菜单式”法律服务。新桂社区表示,此举推动具备司法专业特长的双报到党员、驻区警长、驻区律师、心理咨询师、网格员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最大力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大良司法所与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签订《联合调解中心V2.0合作共建协议》。
大良综治办与正和调解中心签订《专项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合作协议》。
学校与正和调解中心签订《暖翼相伴·青禾成长计划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签署了三项重要协议,分别是大良司法所与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签订《联合调解中心V2.0合作共建协议》,大良综治办与正和调解中心签订《专项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合作协议》,罗定邦中学、凤城实验学校、大良梁开中学与正和调解中心签订《暖翼相伴·青禾成长计划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联调中心正式迈入“多元共治、资源整合”的V2.0阶段。升级后的平台将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资源,构建“一站式”纠纷化解流程,依托调解中心信息化平台实现,实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源头预防”与“多元解纷”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
大良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庭近年来积极探索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共治机制,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法庭将立足司法职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各调解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平安大良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大良检察室相关负责人则希望联调中心V2.0版本推动矛盾化解端口前移,从案件发生初期即介入调解,促进轻微案件快速化解和社会关系修复。
教育系统代表对此也充满期待。大良梁开中学党委书记李贤锡表示:“校园矛盾纠纷若未及时化解,易升级为家长间的冲突。专业调解员能发挥普法宣传和矛盾缓冲作用,助力构建和谐校园。”凤城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邓庆峰则期待通过专业机构开展专题讲座,特别是心理知识学习,从源头预防矛盾产生。
领导部署:锚定目标,强化落实
此次合作,是大良街道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的重要举措,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新动能。
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汉标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聚焦青少年健康发展,筑牢成长“防护网”。要充分发挥调解工作的预防性、教育性功能,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构建“多方联动”保护机制,通过预防和教育,提前解决校园欺凌、家庭矛盾等问题,并通过法治宣传和心理辅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减少矛盾纠纷。二是攻坚信访历史遗留问题,啃下化解“硬骨头”。要以此次升级签约为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坚持“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推动问题实质性化解,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事心双解”。三是深化社会矛盾调解,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下一步,要推动调解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协同”转变;要完善联动机制,加强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要加强培育专业队伍,提升调解员的法治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畅通广大群众合理合法反映诉求的渠道,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最多访一次”。
区司法局分管领导黄加慧强调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平台枢纽作用,夯实村居调解“第一道防线”;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关注新业态发展和教育领域矛盾纠纷,推动调解服务向前端延伸;着力培育专业化调解力量,打造一支专业扎实、业务精通的调解队伍;深化调解工作成效,做好调解“后半篇文章”,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社会氛围,并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推动调解工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提升,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良性循环。
编辑:钟柳梅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