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学赋能“百千万工程”,美上加美!
4月2日,伦教街道携手18位乡村美学顾问,正式成立“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同日,公布了“乡村项目美学提升的联审工作机制”,进行了美学分享交流,从美学角度提升城乡品质。
伦教街道“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成立揭牌仪式。
顺德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执行副主任郭国防,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启新,伦教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梁淑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浩宏,以及伦教街道相关部门、各村(社区)负责人出席活动。
跨界智库启航:共建乡村美学“智囊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伦教街道邀请18位专家跨界助力,探索美学驱动乡村振兴新路径。当日,活动举行了“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揭牌仪式,并为18位乡村美学顾问颁发纪念牌。18位顾问包含城乡规划、环境工程、园林绿化、美术、摄影、书画等艺术领域精英,当中不乏IAI全球设计、国际级/全国级摄影比赛等高规格比赛获奖者,更有深圳等一线城市相关领域设计标准定制者。
活动为18位乡村美学顾问颁发纪念牌。
据悉,美学顾问将为伦教街道下辖村居提供指导答疑、项目设计、专业评审、美学培训等公益服务,致力推动各村居提升美学审美水平。智库顾问陈碧云表示,已有村居主动邀请进行交流,未来她将在文化层面做乡村美学,从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来激活市民群众对美的认知、对美的传播和对美的传承。
伦教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伦教将以文化唤醒“三个一”,即一套导则指引、一批智库导师、一条体验路线,让智慧带动“农村更美”。
伦教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交流分享。
顺德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乡村振兴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伦教街道成立了“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将美学设计深度融入乡村建设,既能提升风貌,又能激活乡土文化,兼具“产业兴”与“文化美”价值。
联审机制创新:美学标准赋能乡村项目全周期
伦教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伦教街道指挥办于2025年3月印发了《乡村项目美学提升联审工作机制》,按照“少而精、少而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恰到好处”的原则,统筹推进相关乡村美学工作。
该机制成立了项目联审组,并携手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为各村(社区)的墙绘类、四小园类、农房风貌类、绿化园林类、美岸类等项目,进行美学提升联审。在上述项目落地前,将组织项目联审组、乡村美学设计公益智库对项目方案提供美学指导、美学审查,确保项目能够打造精品、凸显亮点、取得成效。
智库顾问吴锦荣表示,希望通过乡村美学工作,留住更多伦教印记建筑,让时代的精神延续下去;更希望通过乡村美学工作,把伦教各方各面的“美”统筹起来,焕新演绎出来,让伦教的乡村成为湾区里面独特的存在。
荔村菊花田。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伦教街道以“干净、去丑、绿美”的原则,以典型村三洲社区、羊额村、荔村村为试点推进城乡品质提升,落地了一批亮点项目,形成了乌洲拾光、百年鸣石、菊香荔村等步行观光路线,带动了城乡品质提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其中,羊额村旧市场升级改造引资超5000万元,将打造成为文旅产业综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美丽乡村还引来“回乡创业”的“星星之火”。例如,三洲社区“90后”阿郭回乡创业,在乌洲古村盘活了闲置地开设村咖,还主动发动顾客和员工参与墙绘美化;羊额村“80后”美术教师阿婉回乡开办艺术工作坊,公益参与墙绘美化、村内普惠性绘画班等;荔村两位村民主动参与艺术墙绘、活化旧物业、美丽庭院建设等,开办小吃饮品店、早餐粥店,为乡村增添活力。
普惠性绘画班。
下阶段,伦教街道将用好用活美学提升联审机制,持续坚持“美学思维、多方参与”的思路提升城乡品质,以专业智慧为乡村项目把脉定向,提升乡村美学“内涵”,把乡村建设成各具特色的“诗画田园”,实现乡村“美丽增值”;同时,以社会力量带动村民共建共治,激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内生动力,力争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赋能、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城乡区域发展更协调、更平衡。
编辑:钟柳梅
通讯员:伦宣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