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龙江 > 新闻速递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每周至少一小时探究科学!龙江发布科学教育“十条”政策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451.jpg

龙江教育又有新探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科学教育成为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


  为积极响应省、市科学教育政策号召,3月31日下午,龙江镇在城区中心小学举办科技启智·探索未来——2025年龙江镇“科学探究一小时”启动仪式。


569d9f94910852f9362bc99d9b08c572.jpg

龙江镇“科学探究一小时”计划启动。


  活动由顺德区教育局、龙江镇人民政府指导,由龙江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由龙江镇城区中心小学承办,北京新东方智慧教育全程协办,旨在汇聚多方力量,为龙江镇科学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广东省与佛山市对科学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


  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意见》(粤教基〔2023〕5号)明确要求,构建协同科学教育体系,整合科普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开展多样化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佛山市紧跟步伐,出台《佛山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佛教〔2023〕8号),提出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特色科学教育品牌,鼓励校社合作开展科普活动,完善评价机制以推动教育质量提升。2023年3月29日,佛山率先倡导“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要求学校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学的机会。2024年1月31日,佛山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正式启动协同探索,《佛山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佛教科〔2024〕3号)进一步聚焦资源整合、课程优化等重点工作,致力于打造示范校、精品课程与骨干教师队伍。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龙江镇积极行动,举办本次活动,力求将上级政策要求切实落地。


  活动现场,龙江镇发布了科学教育“十条”政策。这一政策涵盖多个方面,从加大科学教育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到鼓励学校开展特色科学活动、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为龙江镇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它不仅明确了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机会,助力龙江镇科学教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33fb98f95f7e9509b54c9a5f8bf8a5.jpg

专业人士被正式聘任为科学副校长。


  科学副校长聘任仪式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多位专业人士被正式聘任为科学副校长,他们将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校的科学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科学副校长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科学教育的管理与指导体系,推动学校科学教育活动更加规范、系统地开展,帮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科学指导,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活动期间,北京新东方智慧教育佛山服务中心向顺德区龙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捐赠了价值274400元的科学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这一善举为龙江镇科学教育注入了新动力。该数字化平台资源涵盖丰富的教学课件、虚拟实验、互动课程等内容,能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龙江镇科学教育向数字化、现代化迈进。


  科学实验秀将活动推向高潮。火焰掌、马德堡半球、干冰实验、空气炮等精彩实验依次上演,神奇的实验现象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探索欲望。在实验过程中,专业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科学,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启动仪式后,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特聘讲师、原北京教育委员会讲师、浙江省科技专家库成员胡建建讲师为全镇科学教师开展科学素养提升培训。胡建建围绕《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与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解析》主题展开,深入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创新等层面进行分析,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


  在国际科学教育前沿理念的分享中,胡建建讲师介绍了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先进理念,并对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差异,拓宽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通过“主题讲座+示范课+经验分享”的复合式培训形式,以科学探索实验课程为示范课例,详细展示了课堂的“兴趣引入-趣味探索-原理讲解-拓展应用-总结评价”全环节教学实施流程,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效助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及数字化能力素养的提升。


龙江镇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展示了龙江镇各教育集团学生的科创作品。龙江城区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龙江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龙江华东小学教育集团、龙江里海学校教育集团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带来了众多创意十足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机器人设计、科技创新发明、科学小制作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龙江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龙江镇科学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此外,新东方的前沿科技产品及科学教育产品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CBIS大型无人机、曾经在澳门回归25周年活动中肩负国家领导人安保重任的察打机防空系统、国际领先的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以及足球无人机、无屏化编程机器人、智能小车等先进智能设备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产品展示了科技与教育融合的魅力,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些产品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更具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科学课程;学生们则能通过接触这些前沿科技产品,感受科技的魅力,拓宽科技视野,激发对未来科学探索的向往。


  本次龙江镇“科学探究一小时”启动仪式,在政策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丰富且富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教师和教育部门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营造了全镇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也为龙江镇科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龙江镇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教育政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科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龙江镇的科学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龙江镇科学教育十条行动措施”全文


一、科学课程全域优化行动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发高质量的科学类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形成龙江“一校一特色”“一镇多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模式。


二、跨学科融合教育行动


  探索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融入必要的数学、艺术、人文等学科元素,确保科学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原则上不应少于总课时的 10%。开发“跨学科课程群”,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工程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少年科学院协同培养行动


  坚持数学、科学立基,坚持小初衔接贯通,借助顺德区少科院联动、统筹管理、引领力量,立足龙江镇科学、数学,以及信息学等少科院培养基地的优势,探索构建“小学-初中”跨学段的科学教育共同体,实施创新人才发现培育行动。


四、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配齐配强科学类课程专职教师,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学校至少配备 1 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培育科学教育名师,加强名师团队和工作坊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和教师实验教学技能指导团队,定期调研指导学校科学教育工作,每年至少举办1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专题会。


五、科学教育专家联建行动


  配强科学副校长, 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至少结对 1所科普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成立科学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定期调研指导学校科学教育工作,每年至少举办 1 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专题会。


六、实施全纳教育培养行动


  坚持面向全体、发展全面、关注全程的原则,实施“科学探究一小时” 活动。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小时,开放学科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科学探究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开展数学节、科学节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孩子都享有科学创新的权利。


七、课后科教服务升级行动


  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备内容,设立各类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培养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健全准入机制,鼓励引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参与课后服务,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特色实验教学或实践活动。


八、数字科教融合创新行动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开发面向学生的科学教育智能平台,为教师提供 AI 助手,为学生提供 AI 学伴。建立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


九、家庭科学教育浸润行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学教育活动,用好社区资源,开发系列家庭科学实践活动,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鼓励广大家长开展家庭科学教育和亲子科学研学等活动。


十、镇域科教生态共建行动


  建立镇宣教办牵头,有关单位、社区(村)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探索科学教育评价办法,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推动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纵向贯通,家校社协同、跨学科协调、政教产学研协同的科学教育协作体系。


编辑:邹建华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龙江医校融合再升级!师生在校可享受中医服务
下一篇:第55届CIFF圆满落幕!顺德企业人潮新品热度高涨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