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我们推出《城网视点》评论栏目,表达城网及关心热爱顺德的网友对顺德发展、建设的点滴思考与建议,对顺德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为顺德的每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佳佳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942人入选,其中广东顺德两位传承人——林惠宣(人龙舞)与黄田胜(香云纱染整技艺)榜上有名。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顺德非遗的深厚底蕴,也为地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范例。
林惠宣作为人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自1994年起便推动中断15年的人龙舞复兴,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与中小学合作教授洪拳及人龙舞技巧,累计培训超3万人次。这种将非遗融入基础教育的方式,既培养了年轻一代的兴趣,又通过武术与舞蹈的结合,强化了非遗的实践性与生命力。
黄田胜通过成立文化传播公司,推动香云纱与宋锦两大非遗技艺的融合,打造“双非遗”品牌,并借助国际展会扩大影响力。顺德区政府更以香云纱为产业样板,计划建立标准认证体系、示范园区和线上交易平台,推动其从传统工艺向现代时尚产业转型。这种“非遗+设计+品牌”的路径,为传统技艺注入了市场活力。
另外,顺德在非遗保护中注重顶层设计,例如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育龙头企业等方式整合资源,形成“传承—创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这种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而对于非遗的保护和管理等,其他地区有经验借鉴。比如上海黄浦区在推荐传承人时设置公示期并接受社会监督8。未来顺德可借鉴此类机制,建立传承人年度评估制度,确保传承活动的有效性与透明度7。
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非遗的传播力,跨界融合与数字化传播是一种方式,例如苏州宋锦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原文物纹样,并开发高端定制产品;北京故宫将非遗技艺融入文创,扩大受众范围。当前,AI火热,顺德可进一步探索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或虚拟现实展演,提升非遗的现代传播力。
并且,非遗的社区参与与文旅融合也很重要,福建土楼将非遗技艺与旅游体验结合,游客可参与制作过程;佛山其他非遗项目如狮头彩扎(黎婉珍)、石湾陶塑(潘柏林)通过开设工作坊吸引市民互动6。顺德可依托人龙舞的节庆表演、香云纱工坊体验,打造“非遗主题游”线路,增强公众参与感。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