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音宛转悠扬,弦声明亮清透,在古筝、扬琴相奏相弹间,温柔、哀婉的“妈姐”乡愁之情随音律“流淌”而出;筝琴和鸣,在缕缕轻快、欢愉的余韵之中感悟当今乡村美好……这是南洋“妈姐”的古今乡情,更是均安粤曲弹唱的丝丝神韵。
日前,在顺德区文化中心的支持下,由均安文化站出品的粤曲弹唱《百载乡情》报送参与2024年“佛山韵律·群英荟萃”佛山市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最终从16个戏剧曲艺精品中脱颖而出,以95.63的最高分获曲艺榜金奖第一。
现场为《百载乡情》团队颁发金奖。
道当年
诉一段南洋妈姐往事
“说当天……(阿姑)遭家里逼婚,嫁绝情郎,您不甘此生受人摆布,愤然出逃,自梳决心一腔……敢对冷雨,自己闯。”《百载乡情》粤音袅袅,讲述了一批“妈姐菜”传人受邀回乡为恳亲大会千人宴下厨,在此期间追述往昔故事,回想老妈姐的经历与遗愿故事。
剧目借“妈姐菜”传人之口,凄婉感慨地道出百年前“妈姐”们为抗拒时代命运不公、自主自决,孤身远赴南洋,又结义他乡的一段南洋往事。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剧中都有两个视角,一个入角、一个出角。从出角的角度来看,我们一方面扮演‘妈姐’菜传人,追忆南洋往昔,感悟当今美好生活;从入角的方面来看,我们又成为老妈姐,叹难以回乡的忧愁。”演员何美怡在《百载乡情》中演奏笛子和萧,她通过两个视角对剧目解构,揭示人物是在出角与入角之间将故事弹说。
节目排练。
在表现“老妈姐”往昔情节上,好几次回看排练情景时,几位演员都深受触动。“不只是我们,有次,专家看完后给我们意见时也哽咽了。”何美怡如是说道。
构巧思
绘就当今乡村美好图景
其实,真正令《百载乡情》夺榜的不仅是对南洋往事的精准描摹,更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巧思表达了人们对当今美好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比赛表演现场。
从结构上来看,该剧曲在开场巧妙地采用轻松、轻快的曲调表现“妈姐菜”传人们回乡,中途回忆呈现悲伤基调,最后则是极其明亮、激昂的曲调表现下厨之后,恳亲大会千人宴上宾客相争的欢乐场景,整体以“三段式”结构推进情节发展,令人耳目一新。
“同样的女人,同样的味道,在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乡村,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这种新旧对比,是过去大部分以‘妈姐菜’为主题的粤曲所缺乏的。”何美怡如是说道。此外,何美怡除了是演员,还是均安镇青少年粤剧曲艺团的指导老师,正是由于这一双重身份,令她对该剧曲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比赛表演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百载乡情》通过移步换景、抚今追昔的方式,对比出两个时期中女性和妈姐菜的变化,道出乡村振兴后美好的生活图景,道出了归侨与故乡的血脉之情,也将新曲粤韵铿锵奏出,唱响顺德曲艺之乡的名片。
作粤曲
擦亮均安曲艺“名片”
据悉,粤曲弹唱《百载乡情》节目自今年年初开始进行筹备,历时近半年创作、四次大修改,此次在2024年“佛山韵律·群英荟萃”佛山市群众艺术花会的表演为首秀。
均安“小戏骨”表演少儿粤剧《猴王借扇》 获集体节目“金花十佳”称号。
九声六调、梆黄唱腔,丝丝粤韵早已渗透岭南水土,深入顺德均安。多年来,在区文明中心支持下,均安镇多措并举,打造粤剧曲艺社团学习阵地,推动曲艺进校园,挖掘、培养小戏骨,打造原创精品剧目,扎实有效地推进粤剧曲艺文化建设、推广工作。
均安顺峰小学等6所均安学校挂牌“第一批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
以2023年为例,均安镇6所学校成功挂牌市粤剧特色学校,全年在省市区各项粤剧曲艺赛事中荣获金牌42枚,不断凭实力擦亮“中国戏曲之乡”的名片。
“未来该剧曲将代表佛山市继续参与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并且将适时推出,走向市民百姓,并在观众的意见与建议下继续完善打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均安将继续不断打造原创精品,擦亮自身粤剧曲艺品牌,构建一条曲艺文旅商的发展道路。
编辑:张铭明、刘远雄
图源:受访者供、顺德文艺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