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是一个发陈出新、生机勃发的季节,合五行属木,木遇春而旺,应五脏属肝。张景岳有言“春应肝而养生”,表明春季正是养肝的好时节。药王孙思邈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应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养脾胃之气。
那么,不同体质的人群在饮食养肝方面有什么不同?春季养肝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最适合每个人的是正确春季养肝呢?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藏血,肝藏魂,肝血足而濡养筋、爪、目等,不足则出现肢体麻木、视物不清、爪甲干枯易断、月经迟滞,魂不藏则心悸易惊、思虑恐惧、失眠多梦等。故当养血柔肝,可食用猪肝、羊肝、鸡肝、鸭血、菠菜、当归、枸杞、红枣、桂圆等食物以养肝血,安魂魄。
食疗举例:猪肝绿豆粥
材料:新鲜猪肝80克,枸杞子20克,绿豆50克,粳米8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先将绿豆、粳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以及枸杞放入锅中同煮,煮后加调味品。
功效:补肝养血、清热明目。适合肝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惊恐、手足麻木、爪甲干、视物模糊等证。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素体肝气不足,或者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升发不及,可出现胁肋胀痛、咽部异物感、乳房胀痛等临床表现。这类人群适食辛以助肝气升发,常见的辛味食物有韭菜、葱、芥菜、香椿等,中药疏肝常借助柴胡、枳壳、青皮、木香、香附、佛手等辛味药物行气解郁。
食疗举例:麦芽青皮饮
材料:麦芽10克,佛手10克,青皮10克。
做法:将麦芽、佛手、青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健脾。适合肝郁气滞导致两肋胀痛、乳房胀痛、食积不化等证。
肝属木,木易生火,春日阳气生发,向上向外,素体肝火旺的人,常因情绪、饮食等调摄不当,引动肝火,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这类人群肝气升发过于旺盛,可适食酸以敛收肝气,常见的酸味食物如酸豆角、话梅、西红柿、柠檬水及做菜的时候放些醋等,也可以用酸味的中药材如五味子、山楂、酸枣仁煲汤以养肝气。
食疗举例:决明子粥
材料: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煮,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粥成入冰糖适量,煮沸即可。
功效:清泻肝火,明目通便。适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急躁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头痛眩晕、便秘等证。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的疏泄可防止脾土壅滞,消化不良。肝遇春而旺,若遇脾土本虚的体质,则旺盛的肝气乘机克伐脾土,导致脾胃运化不良,出现脘痞纳差、腹胀便溏、肠鸣辘辘等表现。
《伤寒论》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土旺而不被肝所乘克。孙思邈曾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用黄芪、党参、山药、大枣等甘味中药材,或者白菜、黄瓜、鱼肉等食物以健脾养胃,适当配合一些具舒肝理气的食物或药物,可防止肝木过旺,克伐脾土。如佛手、橘子、枳壳之类。
食疗举例:佛手茯苓瘦肉煲
材料:佛手10克,茯苓25克,山药20克,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片。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肉烂,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脾柔肝、和胃祛湿。适合脾虚肝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大便稀烂等证。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