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时,源头管控则是关键的一环。入河排污口“上连污染源、下接水环境”,是污染源进入水体的重要节点。
这两年,北滘推进治水攻坚战的同时,围绕治水总体目标,积极联动区、镇、村三级力量攻坚推进,逐步构筑起水清岸美的生态系统。尤其在治理源头污水方面,北滘生态环境所通过巧用航拍、各类影像技术等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巡查、规范档案管理等摸清入河排污口的据点,并对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有效推动了北滘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航拍画面。
近日,国家五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将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其中,在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方面就提出将构建智能化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和风险预警技术体系。
北滘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推动入河排污溯源,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对科技力量重视和运用的有效基层实践。
科技赋能,全面摸查污染源
据北滘生态环境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佛山市入河排污(水)口清理整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相关要求,北滘生态环境所通过“查、测、溯”措施,依次对城乡黑臭水体、农村黑臭水体、主干河涌等重点河涌入河排污口进行摸查。
相关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开展巡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滘生态环境所在开展排口排查工作时充分实践了“科技+人工”的理念,委托专业排查单位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辅以可见光影像、热红外影像、可见光斜视影像等技术手段,对全镇的水域进行全覆盖、全口径的排口排查,做到“有口皆查”。
热红外影像。
与此同时,北滘生态环境所的执法人员也对排口附近水域有序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快速检测水体中所包含的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检测因子的分布情况。对于检测结果为劣Ⅴ类的水域,执法人员现场排查污染水质的疑似排口,现场对水体进行采样并送实验室分析,做到“有水皆测”。结合排口资料、水质监测结果、现场踏勘等,执法人员开展排污口溯源工作,挨个排查查清废污水的来源,做到“有口皆溯”。
执法人员现场对水体进行取样,快速检测。
规范管理,建数据库配“身份证”
在完成了前期排查、检测、溯源等工作的基础上,北滘生态环境所还全面整合全镇各类入河排污口、河岸带、排污管网等信息,掌握辖区内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建立了“一口一档”数据库。随后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逐一明确排污口的整治要求,分类推进规范整治,制定并推行了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
执法人员给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放口树立了标志牌。
此外,北滘生态环境所还对排污口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包括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市政排口、雨水排口、农业排口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排口分别设置了相应规格的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标志牌,牌子上注明了入河排放口编号、设置单位、监督电话、投诉二维码等信息,给入河排放口配上了“身份证”,便于群众进行监督举报。
依法监督,完善排污口审批制度
近年来,北滘生态环境所立足全镇水环境治理工作实际,逐步完善了排污口监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参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办事指南》和《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办事指南》,新增了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程序,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对有需要保留的原有入河排污口,要求相关的设置单位按照规定填报《入河排污口登记表》,向北滘生态环境所备案登记,逐步完善了备案登记和日常管理的制度。此外,北滘生态环境所完善了大规模以及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名录和档案,建立监测制度,形成了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体系。
执法人员核对镇内各河涌排口的情况。
在完善排污口审批制度的基础上,北滘生态环境所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在发现排污口存在异常情况时立即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对未按审批要求排污或者未经批准私自设置排污口的单位,依法进行严厉查处,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北滘生态环境所以入河排污口监管为立足点,从源头加强污染管控,打造了污染溯源、规范管理、依法监督的闭环式治理体系,持续改善全镇水环境的质量,奏响了治水清“源”的新时代强音。
编辑:赵文妍
通讯员: 关伟诚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