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
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与11月9日中这3个阿拉伯数字通形同序,易为人们接受,于是从1992年起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消防日。
那么,在古代时期,没有网络通讯设备和科技智能化的消防装备,聪明的古人又是如何救火的呢?他们都发明了哪些消防工具呢?
古人很早就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部门”,配备专门的官员和防灭火机构。相传早在黄帝时期,便已设置了负责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正”,周代称为司煊、司爟,宋代的防灭火机构称防隅、火隅、潜火军,元明时期称救火兵丁,清初称防范火班,清同治年间,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纷纷成立水龙局司灭火之事。
清朝消防队“水龙局”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防灭火队伍始于宋仁宗时期,他们提前制定详尽的防灭火措施,平时巡查街市,排查火灾隐患,及时通报火情,发生火灾时,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有的负责救护、安置受伤灾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然有序。
旧时灭火神器
最初的灭火工具仅仅是带有提梁的水桶或者是盛水的大水缸,逐渐发展到水袋水囊。水袋由牛或马皮制成,装入大量水,袋口捆扎起来,仅插一根去节的竹子,发生火灾时,由三五壮丁挤压水袋,向火点注水。水囊由猪或牛的膀胱制成,内装有水,着火时将其投入火中,烧破后便可灭火。
清代出现的“水龙”更为先进,它由压梁、气包和水箱构成,是一种由五六人共同操作的较大型的人力水泵设备,使用时由四名人员两两分组,分别站在木质杠杆的两端,一抬一压,装在水箱中的水受压便会通过软管喷射出来,其射程可达30米。
水龙
而在昔日顺德,我们水乡人民又用什么灭火呢?下面小编向各位介绍几款藏于顺德区博物馆内的旧时灭火神器:
消防水车
这台消防水车外壳为铁木结构,长1.97米,宽1.09米,高1.42米,底座有四个铁轮,车上有水槽以及手柄压式活塞水泵装置,水泵均为铜质,摇臂为生铁,出水的喷头为铜制。水槽使用细密坚硬的木板制造,车身用生铁打造整体的制造材料非常考究。
民国时期 消防水车 (藏于顺德区博物馆)
消防水枪
消防水枪旧时也称之为“唧筒”,起源于宋代,目前藏于顺德博物馆的这支消防水枪出自民国时期。水枪枪杆处以青铜为主要材质,木制(竹制)材料为辅,枪身长约1.5米。
消防水枪使用方法类似针筒抽压的原理,将其放至水缸中,通过抽拉,将水吸入内腔,再经挤压,将内腔中的水挤压上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民国时期 消防水枪 (藏于顺德区博物馆)
消防帽
这顶消防帽采用天然竹片手工编织而成,由于使用的材质有足够的厚度及坚硬度,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消防员的头部,防止高空坠物带来的损伤,相当于现代工地上使用的安全帽。
民国时期 消防帽 (藏于顺德区博物馆)
不得不说,古人面对建筑防火、灭火时所展现的智慧也是很令人赞叹的哦,现在我们更要好好学习消防知识、关注消防安全!
编辑:左翠银
来源:顺德博物馆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