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陈村 > 新闻一线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它曾是农户的“饭碗”,如今成为农耕时代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20328235301_副本.jpg


陈村镇潭洲村村史馆陈列的物品。


  农耕时期的犁耙、手动的水车、扇稻谷用的风车、旧时家里用的坛罐,老式电话机,算盘、瓷器……在陈村镇潭洲村村史馆里,整齐地摆放着旧时期的生活用具和生活用品,有80年代的农具,有70年代的电话机,有60年代的瓷器,60年代的土地证、自行车证,品种多样,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物件,让不少在村史馆里的人,都纷纷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


村史馆里的旧物件,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3月28日,在潭洲村村史馆里,负责村史馆的村民冯满祥早早便把村史馆的大门打开,路过的村民也走进村史馆参观。


  今年67岁的冯满祥,对村史馆的物件是如数家珍。70年代的电话机,农耕用的犁耙、水车、竹子做的手提箱等,陈列在村史馆的每一样东西他都能说出名字。其中,村史馆里存放的物件,冯满祥捐赠了6个旧物件。


  “有些小的时候有看过,大部分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东西,这里的东西都是我们这一辈子见过或者用过的,有触动也有回忆。”冯满祥告诉城网君,村史馆里的犁耙、水车,在七八十年代,这是农耕生产最重要、最简单,容易操作的生产工具。


微信图片_20220330005006_副本.jpg


农耕用的犁耙。


  “犁耙犁耙,其实就是犁和耙的组合。”在村史馆里,冯满祥摆弄着眼前的犁耙向城网君介绍。他说,在他那个年代,为了全家6口人的生计,20多岁的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犁耙耕作六七亩的耕地。那时候,道路不通、水利不畅,一到雨天小小的田埂便泥泞不堪,他依旧撸起裤脚,扛着犁耙、牵着牛下田耕作。在全民搞生产促发展的年代,犁耙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犁耙也是每家每户很宝贵的农具,每次用完后都会清洗干净,并在晾干后收起来好好保管。冯满祥表示,农耕时节,犁耙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那时有些买不起犁耙的困难家庭都会借犁耙耕地,犁耙就是一件“传家宝”,犁耙保存了四十多年。如今,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犁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仍耕田作地的农户都在使用机械化的农机具,省时又省力。


微信图片_20220330005032_副本.jpg


农耕时用的水车。


  “我长大出嫁时,都是自己走路去丈夫家里的。那时家里也买不起自行车,唯独陪嫁时,丈夫家里东拼西凑买了辆自行车。”潭洲村村民何淑娴说道。她把70年代自行车车牌捐出来了,那时,很羡慕别人家里有自行车,去到哪里都很方便。“我每次回娘家,都是丈夫骑着自行车接我的。”回想过去,何淑娴笑着说,那时候几分钟,坐着自行车就到娘家,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何淑娴告诉城网君,在经历过生产队挣工分、包干到户,再到改革开放洗脚上楼,这几十年间,潭洲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高。


这里,记录着潭洲村巨变


  在村史馆里,有潭洲村的村史发展,农业工具实物,瓷器、族谱等资料的图片展示。一入村史馆,潭洲村的历史就这样映入脑海。


  “以前我们买一辆解放牌的自行车,都是要上牌的,车牌子现在也在家里存放着。”看着村史馆的自行车证,冯满祥说,这是一代人生活的足迹。在村史馆展示柜子里,冯满祥老人看着展示的一分钱告诉城网君,别看一分钱小,以前的一分钱还能买几颗糖吃呢。


  在村史馆的记载中,城网君了解到,1958年,成立陈村人民公社,分设潭村生产大队、登洲生产大队。其中区家村、镇南村、三界村、登洲村在该时期曾分别改称前锋、东风、红卫、朝阳。1961年5月改称陈村区,辖陈村、潭村、仙涌3个小公社。1987年撤区建镇后,分设潭村、登洲管理区。2001年由潭村与登洲合并为现时的潭洲村。


  改革开放前,潭洲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甘蔗、蔬菜及养殖塘鱼,种植花生、大蕉为辅,农业现以种植花卉苗木、蔬菜和养殖龟鳖为主。大部分村民外出从事第二、三产业。同时,改革开放前,潭洲村的工业有五金、锻打厂等产业。


  改革开放后,潭洲村大力办工业,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设了潭村工业区,引进一批不锈钢加工企业、锻压机械等,集贸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历经四十多年发展,潭洲村围绕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潭洲村的发展蓝图,深入挖掘潭洲村的历史文化,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彰显有特色的商贸、旅游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化建设步伐。


  潭洲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潭洲村重视村史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发掘、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在推动发展中,让村史馆能够承载得起潭洲村的“乡愁”。村史馆建成后,村委会发动居民们捐献具有收藏价值的生活用具和用品,倡议发出后,村里也有不少村民主动捐献家中的老物件。如今,四五十件旧物保存在村史馆内,成了潭洲村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潭洲村。


  潭洲村有常住人口约12000人,流动人口17000多人,村居保持着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正是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潭洲村拥有不少珍贵的历史遗物。这个小小的村史馆承载着潭洲村的过去,在这里,有潭洲村民奋斗的痕迹;在这里,存放着潭洲村民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坚定。


  看着这些老物件,回想祖辈父辈奋斗的历程,能让年轻的一代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继承先辈的精神,更加努力拼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



村民自愿捐赠老物件,陈村潭洲村史馆话变迁


编辑:袁永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村民自愿捐赠老物件,陈村潭洲村史馆话变迁
下一篇:陈村再添一所公办幼儿园,名字由你决定!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