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阳光明媚,初秋的顺德,空气中还弥漫着燥热的气息。
今天的采访和“清理”垃圾有关。
烂尾楼成垃圾非法堆放地
从大良红岗居委会出发,开车绕过一条弯曲的小路,也许是下过雨的原因,路面变得坑洼,两旁丛生的杂草伸出了“头”。走了一会,一片荒芜的烂尾楼赫然出现在眼前。远远听到几声狗吠,走近才发现烂尾楼里有人正在拾掇垃圾。
烂尾楼成垃圾非法堆放地。
塑料袋、纸皮、沙发、棉布……只见各种垃圾散落各处,现场俨然成了一个废品收购点。
原来,这里因为荒芜多年,成了一些人的“自留地”——垃圾非法堆放地。“我们多次巡查、依法处理,发现又‘死灰复燃’了。”大良街道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
执法现场。
当天,大良综合执法办、环保、安监、消防、派出所、村居等部门,联合行动突击检查,再次当场“逮住”这些人。他们穿着朴素,眼神呆滞,执法人员的出现,显然让他们不知所措,看着一件件垃圾被拉上卡车,默不作声。
工作人员清理垃圾。
废品收购站霸占闲置地
第二站来到红岗某废品收购站。该收购站把铁桶、铁箱、钢材等各种大件废品霸占了旁边的一块围蔽起来的闲置地,还破坏了扬尘覆盖网。见到此地可以堆放废品,进而有人就趁机偷倒建筑垃圾,各种碎石砖瓦木材,乱成一堆。
“两个月前已经书面要求收购站自行清理,我们也给了整改期限,并多次催促尽快处理,但他们仍心存侥幸心理,现在只能依法强制执行。”执法人员表示。于是铲车、卡车进场,对废品进行清理。收购站相关负责人见状,急疯了似的一番“阻止”,然后才叫来自己的铲车,自行清理这些废品。
收购站霸占闲置地,依法强制执行。
提升人居环境,首先从“清理”垃圾走起。上面呈现的两个执法现场,只是大良着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城乡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但,这种“游击战”式的、“心存侥幸心理”的执法整治,也大大增加了执法的难度和成本。
小区垃圾可智能分类回收
第三站来到丽景花园,体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小区业主如果有纸皮箱、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要清理,在该回收站经过手机扫码开箱、分类投递、垃圾收集等简单的操作,就完成了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还能获得环保金换取相应的物品或金额。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进入大良小区。
据悉,该项目由顺德优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陆续在大良鸿图新村、丽景花园、新松建设小区等小区投放20个站点,每一站可以覆盖800-1000户业主;后续将加快投放步伐,力争覆盖70-80%的社区(村),助力大良新型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资源回收率。
当前,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逐步改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大良街道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良每天的生活垃圾达到500吨,处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提升人居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受益,要让“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理念深入人心,迫在眉睫,也任重道远。
执法行动背景知多D
近期,大良街道综合执法办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创文、巩卫、城乡品质提升、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工作,落实“回头看”机制,继续对红岗、新滘、古鉴、新松等居村的废旧回收行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8月29日至31日宣讲教育阶段,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宣讲,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9月1日至10日自行整改阶段,由各居村监督落实存在问题的回收店铺自行整改;9月11日至20日强制实施阶段,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责联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规范经营,形成安全有序、公平公正的和谐经营秩序。
行动至今,共开展行动23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9人次,排查登记大良街道西片区废旧回收行业170处,已按要求完成整改53处,正在整改84处,其余33处也落实责任人跟进中。其中查封水电源21处,扣查非法改装车辆17辆,拆除违建构筑物约1145平方米。(文宁)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