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渔人码头·千禧坊(一期)文旅活化项目正式对外开业。
去过陈村镇南涌村的人,一定会看到一个大烟囱。因为“个子”高,大烟囱曾一度是陈村的地标性建筑,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无论是50后60后70后……还是00后几乎都认识此建筑。63年前,陈村造纸厂超100米的烟囱在世人的瞩目中拔地而起,成为了陈村镇工业发展重要印记。它见证了陈村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为陈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经过活化改造,陈村造纸厂迎来新的生命。
4月30日,陈村渔人码头·千禧坊(一期)文旅活化项目正式对外开业。据悉,一期项目占地约10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引入10多家特色人气网红商家进驻。
千禧坊的前身为陈村造纸厂,后来更名为千禧造纸厂。建于1958年的陈村造纸厂,其制造的白柔光纸、色纸送往佛山供出口贸易。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更新,昔日造纸厂的辉煌不再。为唤醒这些记忆,2019年陈村镇启动了陈村渔人码头千禧坊文旅活化项目改造工程。
“在尽可能留存工业记忆的同时,对于部分已遭破坏的机械厂房,我们团队对其进行了艺术化与时尚化的改造。”项目负责人梁振宇介绍,千禧坊通过“工业遗存+艺术+时尚”三者链接,对旧街区的业态重新布局,打造成一个集网红、文化、休闲、文创、潮流、商业、旅游等元素的新地标。
陈村渔人码头·千禧坊将打造成一个集网红、文化、休闲、文创、潮流、商业、旅游等元素的新地标。
“我们希望活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陈村人的传承与寄望,让新老市民一起共享昔日的工业辉煌与成果。”梁振宇表示,项目名命千禧坊,不仅是项目对历史的敬意,还反映了项目关注年轻人群体的商业定位。目前,80后至00后占中国人口近50%,千禧一代是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千禧坊的升级改造是陈村在新时代下经济转型的探索。
除此之外,针对民族路活化改造项目,陈村镇还邀请中山大学团队开展“商贸文明”研究,深入挖掘明清以来以“谷埠”、“码头贸易”为代表的商贸历史。同时,开展民族路片区专项规划研究,将丰富的历史建筑、工业记忆、传统风貌、滨水景观资源及品质城市理念注入到空间规划之中,在保留民族路建筑原真、环境原味、生活原貌的基础上,致力将其打造为高品质的复合型历史文化街区、陈村城市客厅的“活力创新带”,为大湾区时代陈村的腾飞和复兴注入文化原动力。
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容佰辉表示,接下来,陈村镇将进一步大力推动民族路片区的改造,在基建配套、景观提升、资源整合、文化挖掘等方面加大投入,携手将这个片区打造消费升级、产业创新、生态互联的文化地标,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城乡品质提升中打造示范标杆。(袁永)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