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社会万象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顺德祠堂:文化血脉延续的静态图腾


  春日的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村落有些静谧。


  在顺德勒流扶闾村廖氏宗祠,三五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围坐在一起打打牌、下下棋。村民德叔说,这里不仅是扶闾村的康乐中心和图书馆,更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祠堂。



顺德古祠堂历尽百年风雨,依然古色古香。


  “顺德祠堂南海庙”,流传了几百年的谚语指的是顺德人重视建祠堂、南海人重视建庙宇的传统,历史上,顺德的祠堂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成了珠江三角洲古代殿堂建筑的精华所在。顺德文化学者李健明曾说过,顺德有两大文化图腾,其中,龙舟是动态的图腾,而祠堂则是静态的图腾。


  顺德保存完整的476间祠堂,遍布在各个村落,祠堂里的一砖一瓦记录着时代变迁,无言诉说着宗族的故事,组成了顺德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


文化的底色,血脉的延续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几乎是一村一庙宇,一姓一祠堂,为数逾万,构筑宏丽,手工精美。据统计,顺德列入名册的祠堂有850多间,全区仍保留有476座完整的祠堂建筑,顺德祠堂纳入省、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29个,这些祠堂建筑,承载着“顺德祠堂”的辉煌名声。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宗祠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凝结着无数族人的深深眷恋。同时,祠堂里的陈设、族谱、对联、修祠碑记等,也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eying”摄


  “当年南迁的中原人和本地土著结合形成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新群体,特别是一部分人经过科举之后,获得了新的身份,而祠堂正是他们表达对先祖怀念、故土思念、文化认同、身份确认的重要场所。”李健明表示,祠堂还具有重要社会管理功能,它们承接政府任务、管理家族事务、协助乡村治理、深化道德熏陶,形成个人、家庭、家族、乡村、政府的有机联系,更通过祭祀活动、族事商讨、公益事业构成昔日顺德人的精神家园。


  李健明表示,千百年的不断南迁中,众多人虽然在顺德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但内心深处仍时刻铭记着自己家族源头和历代先祖的伟业丰功,因此,祠堂不仅成为一个族系来龙去脉的缩影,更成为研究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绝佳入口。


  事实上,祠堂也有其地域性。李健明指出,顺德的祠堂借鉴了北方祠堂风格,符合建筑规范,结合本地特色,“譬如南方的气候潮湿,因此祠堂的结构更加开阔、通透,选材要用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硬木、石材,所以顺德的祠堂更适合生活、居住和举办各种活动。”


  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也是存放族谱、商议处理族中事务的场所。对于宗族而言,祖先的名字被写进族谱,并请进祠堂,是另外意义上的延续,将成为永恒的历史记忆。


  对于70多岁的顺德人翁伯来说,祠堂就是“寻根问祖、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地点,“我们从哪里发源,又在哪里开枝?”翁伯说,在祠堂、在族谱面前,没有模棱两可,有些东西哪怕几十年、上百年也一定能弄得清楚。



祠堂檐上灰雕繁复生动。


文化的自信,持久的力量


  每逢村里有男婚女嫁、婴儿满月等喜事时,族人就会来祠堂拜祭,祈求平安、顺利、幸福;


  每当有宗族活动,族人就聚集在祠堂摆酒吃饭,打起鼓,舞起狮,场面非常隆重;


  ……


  历史悠久的祠堂,连接宗族,团结族人,维系感情,上述热闹、喜庆画面,深深地印在每一个顺德人的脑海中。


  李健明指出,近年来,顺德各级政府对祠堂的保护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修缮了一批代表性的祠堂,各种文化展览和社工组织开展了各种有价值的活动,效果明显。“比如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它曾是乐从博物馆首期征集文物成果展览馆,如今成为顺德祠堂文化、乐从华侨文化、乐从龙狮文化、顺德非遗文化、顺德祠堂历史等展览空间,更是陈家祠文化服务站所在地,积极开展各种历史文化讲座活动,成为乐从当代公共文化新空间,乐从沙边则利用何氏大宗祠场地开展假期青少年书法学习、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设立顺德非遗展览等,非常有意义。”



乐从路州村在黎氏大宗祠内打造华侨博物馆。


  右滩是杏坛最早开村的地方之一,这里是顺德第一位状元的故乡。位于此地的黄氏大宗祠是顺德第一位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活化”后,这座祠堂成为非遗展馆,对龙舟歌、人龙舞、永春拳术、锣鼓柜这四个国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


  青年坊则是顺德祠堂“活化”工作的另一种鲜活成果,让祠堂有了“青春生命”。乐从沙边村练塘何公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为沙边及周边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青少年能够了解沙边祠堂的同时,了解沙边文化。此外,还有北滘碧江的振响楼,“活化”成村民的公共文化客厅,不少精彩的粤剧曲目在这里唱响。


  正如李健明所说,社工服务的引入,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展览的举办等,顺德祠堂在保有历史风貌的同时,部分祠堂已经开始从“家族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变,在广大顺德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透过顺德祠堂,读懂变迁历史


  在顺德积淀的五百多年人文历史中,一间间古祠成为水乡顺德最为灵动的部分,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诉说这数百年的顺德文脉。读懂了祠堂,或许就读懂了顺德的变迁史。


  在今年1月召开的顺德区委全会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要传承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做大做强高质量文化品牌,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要抓手,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全面激活新时代顺德的“文化自信”,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主题博物馆,传承顺德深厚的文化底蕴。



顺德祠堂文化博物馆参考效果图。


  对此,顺德中心城区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在顺德中心城区实施的十大文化项目中,顺德祠堂文化博物馆项目赫然在列。据悉,该项目拟通过岭南水乡的组织规划,其中包括三座完整的岭南特色祠堂仿古建筑作为祠堂文化博物馆、一栋华侨博物馆及民居再现岭南水乡村落。


  李健明认为,顺德建祠堂文化博物馆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展览馆,而是和当代文化需求相结合的一个空间。青少年通过祠堂文化博物馆了解传统文化,并转化为学习先贤、自我突破、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重要力量。”


  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表示,顺德作为祠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建设中国第一个祠堂文化博物馆责无旁贷,无论对于历史的总结还是对将来的发展,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顺德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客厅,构建人文荟萃的文化旅游高地,以文化引领顺德高质量发展。祠堂文化作为顺德历史文化遗存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祠堂文化博物馆进行集中展示和生动演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增强顺德文化自信,凝聚爱国爱乡之情。


  斗转星移,不论世界变成什么样,顺德的古祠堂就像一位智慧老者,只要你愿意倾听,她便静静诉说。无数的追忆与保护,祠堂终将成为历史漫漫长河中最厚重的沉淀,也将成为顺德人生命中最亮丽的底色。我们终将与祠堂同立同行,一起写下顺德新篇章。(钟柳梅)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党建引领,顺德区环协党支部正式成立
下一篇:城网视点:又一个百亿项目的顺德底气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