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虽然不是粤剧的发祥地,却为粤剧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那就是培养了一大批驰名海内外的优秀粤剧演员、乐师和编剧家。
下面一起看看其中的一颗粤剧编剧明珠,一睹她的风采。
望江南(1918-1979)顺德人。原名张式惠,编剧家。
她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很喜欢粤剧,薛觉先演出的名剧《胡不归》,就是她提供的日本小说《不如归》,后由冯志芬编撰而成。
20世纪50年代,望江南正式从事粤剧编剧,作品有《水冰心》、《董小宛》等。1959年入广东粤剧院,参加剧本创作有《荆轲》、《金银花》、《二度梅》、《粤海忠魂》等。她创作态度严肃,曲词古朴典雅,颇有文采。
她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广州读中学时,接近进步老师、同学。
19岁高中毕业后,望江南便毅然离家与男友投奔革命,但后被发现,并被其父截回禁锢在家,从此闭门读书,寄情诗词,研究古典传奇及戏曲,也读了不少外国小说和戏剧。
因爱看粤剧而欲支持粤剧戏班,但又怕家里干涉,不敢直接编写剧本。只是不时编些戏剧故事,托朋友转送给粤剧戏班编剧。薛觉先演出的名剧《胡不归》,就是她提供的日本小说《不如归》,后由冯志芬编撰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式惠认识徐人心等粤剧女艺人,在她们的鼓励下,以“望江南”为笔名,编写《水冰心》《董小宛》《三姐下凡》等剧,供南方、大江东等剧团演出。1957年后,又编写《桃花扇》《梅开二度》供粤剧团演出。
1959年,经区梦觉推荐入广东粤剧院任专职编剧。与华嘉、杨子静、莫志勤合编的《荆轲》,自编的《重台别》均有影响。
张式惠文学素养深,创作态度严谨,词曲古朴典雅。1978年,与陈残云、黄宁婴合编《粤海忠魂》,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有影响的现代粤剧之一。
1979年,在广州逝世。
在顺德城乡,粤剧活动普及,戏迷极广,进入千家万户,具有“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盛况。望江南编剧家也为顺德这片人才荟萃的戏曲热土增添宝贵的财富!
来源:我地
编辑:林伊敏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