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作为一个独特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顺德虽建县仅五百多年,但不少村落都已经有千年历史,而历年出现的村镇,又以不同的原因构成自己的名称,共同形成斑斓多姿的地名文化图景。
村与村、镇街与镇街名字的起源,其实也是顺德旧日民风的浓缩。今天我们就一起沿着顺德一路的风景,来回看一下顺德这些地名究竟是怎么来的?那个时候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雕刻时光”
以借山傍水、生息劳作的生活为灵感
用山冈取名
比如说,大良苏岗的来历,是因为当时居民聚落附近有一座小山,名叫苏州岗,借山为名,于是乎那里后来就简称为苏岗了。而顺德境内用山冈取名的村落,还有均安的仓门、容桂的马岗等等。
苏岗(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雕刻时光”)
用河流起名
顺德河网纵横,所以用涌、溪、河、海、沙、洲、浦等与河流有关的词语命名的村镇特别多。比如678文化街所在的三洲,便是其中的例子。三洲,是由原来大洲、乌洲、大南、大东等合并而成,其中的乌洲,是著名粤剧名伶千里驹的家乡;而著名的古石桥——御波桥,也是位于此中。
三洲(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一鸣惊人”)
此外,南宋状元张镇孙的故乡,唤作熹涌;传说中吕洞宾曾游玩过的河涌,称为仙涌;龙江的大河、陈村的文海、伦教的北海等也都是傍水取名典型的例子。
仙涌(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eying”)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人称极小的河为涌或溪,如勒流的众涌、龙江的苏溪;称小江为海,如伦教的鸡洲海;称弯曲小河为滘,如乐从的杨滘。现在的北滘,就因为以前弯曲的小河多达百余条,故人称“百滘”,后转为“北滘”。
由于以前不少人是傍水生活的居民,他们傍岸群居,渐成村落,因此,沙、洲、浦等水边意味浓厚的词语成为顺德地名的另一特色。如乐从的路洲,因昔日有无数白鹭聚集,人们就取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而取名鹭洲,后为方便书写而成为今天的路洲;陈村的郡马沙,因是宋代一郡马的封地,故有此名。此外,明代状元黄仕俊的故乡杏坛右滩;伦教的鸡洲、乌洲等都不同程度地铭刻下昔日傍水生活居民生息劳作的印记。
杏坛右滩(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心之所系,以方位定名
北滘西海的得名,源于它在桃村横岸之西,有一河之隔,从上文得知,旧时称小江为海,因而此地便被命名为西海。其实,这样以村落与河涌方位命名的例子在顺德比比皆是。这可能是与当时顺德到处是河流,人们依河建村,又便于记忆有关。
杏坛的北水,则因河水由北而来而得名;杏坛的东村,原称邓滘沙,因地处甘竹滩之东有此名;至于杏坛的南华,则因地处清代状元梁耀枢的故乡光华之南而取名南华。这些地名的构成,既有当时地理环境的准确反映,也反映了当地百姓的心里所系。
以美好寓意命名,寄予希望
顺德人崇尚吉祥,向往美好,先民们在开村时取名也体现了这一风格。
青云塔(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line”)
如顺峰山公园的青云塔,与大良云路的得名由来也是密不可分的。相传云路的得名,与明朝时的一处顺德名景有关,当时,云路村边有一小溪通往青云塔山下,小溪两旁的水松形成了著名的“十里松风”。
当时的人们在重阳节当天沿小溪去往青云塔登高拜神,这一条通往青云塔之路,也寓意能平步青云的路,就被人称之为云路。另外,在顺德各处也有这种取名方式的体现,如新隆,意取新建兴隆;平步,意喻平步青云;吉佑,自然是吉祥保佑;永丰,永远丰收。这些清浅质朴的语言,寄予这他们对生活客观而美好的憧憬。
最后,再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更具本地特色的地名。勒流的大晚,原名鱿鱼洲,后称“大满”,但当地人觉得“大满”有点浮夸,况且满招损,不如改个脚踏实地的词,他们选了音相近的“大晚”,认为大器晚成总比轻飘飘的一事无成强些,这折射出顺德人踏实不浮的作风。
扶闾(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无忧无虑”)
再如勒流的“扶闾”,虽村人多姓扶、黎,但他们改此作村名,意谓闾里人家,扶助团结,兴旺发达,洋溢着一股团结奋进、携手共进的可贵精神。
顺德这些地名起得还是很“雅致”的,秀气又不失内涵,深得人心。
来源:“顺德博物馆”素材整理
编辑:李晓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