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文化 > 文化古仔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蚕丝织物=茧绸?你的祖先一定没机会穿“红莨绸”,因为......

  

说起丝绸,除了香云纱外,人们多会联想到各类高档的丝织品。


  但是,如果向顺德的老人打听有关丝绸的故事,“茧绸”一词就会经常出现。


  顺德的丝绸都是用蚕茧抽出的丝来织造的,那么是否可以把蚕丝织物与茧绸画上等号?如若这样认为,那就是望文生义了。


  在广东,茧绸是有所特指的,即是用蛾口茧等蚕茧下脚料捻出的丝线织成的质地较为粗糙的丝织物。


1.jpg


传统技艺缫丝剥茧


  正常的蚕茧是像橄榄那样的椭圆球形状,孵化蚕种时,里面的蚕蛹成蛾咬破一端钻出来,留下的茧壳就不完整了,不能像正常的蚕茧那样缫丝而成为废茧。


  刊于1924年《农声汇刊》第22期的一篇文章《旅行顺德观察蚕丝述要》对茧壳的利用作了介绍:“茧壳者,即制蚕种所得之茧壳,俗称蛾口茧者是也。缫为丝绪,可供织造茧绸及制造下等丝线之用。”因为不能上机缫丝,只能手工捻纺。


  该文详细描述了羊额地区当时的操作方法:“将茧壳用枧水煮过,每茧壳一斤,用曹打一两,(约数)配水百分之五,煮去胶质,将近腐烂为度,取出,用清水漂去枧质及污废物,随用瓦盆满盛清水,将茧浮水面,以手抽之,抽时,务令丝条均匀为佳。”这样捻纺得到的丝当然是粗细不匀的,织成的绸料档次也较低。


  茧绸的染整一般也很简单,晒莨过程中省去涂泥工序,故呈红褐色,称为“红莨绸”,与经涂泥工序制成而呈黑色的“莨纱绸”相区别。


  “红莨绸”因为价格便宜,但布身坚固厚实,成为下层农民、渔民和老人普遍使用的衣服用料。


2.jpg


工序繁琐获利低微


  该文说:“龙山勒流均有茧壳市,广州市亦有设庄收购者。”类似茧壳的废茧还有汤茧、污茧、薄皮茧等,统称屑茧,都是织造茧绸的原料。


  由于完全是手工操作,购进屑茧在自家作业即可,因此顺德许多家庭都会生产这种白坯茧绸,由商家收购,再晒莨出售。


  据查档案,生产茧绸最多的地方是黄连、勒流、龙江、伦教等地,从业者多达四千多人。


  196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黄连尚有478人,勒流有350人,龙江有200多人希望继续以茧绸生产为生。


  这种土法生产不仅质量不保证,而且效率低下,浪费颇多,获利很微。《农声汇刊》第21期的《敬告顺德之屑茧制丝者》分析,熟手工每人每日可出丝二两,时值0.8元,需用茧壳半斤,光是茧壳成本就要0.5元。


 3.jpg


时代淘汰逐渐式微


  解放后,国家对丝绸的生产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经营,顺德通过合并、联营等方式组建了一批企业,也新建了不少缫丝厂、丝织厂、丝绵厂。通过技术革新,许多屑茧得以充分利用,生产出口产品,为国家换取外汇。


  茧绸这种低档的产品和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逐渐跟不上形势,而且国家对蚕茧实行统购分配政策,手工业者也难以获得生产原料。


  1960年代中期,顺德县委考虑到部分没有进厂就业的手工业者的诉求,曾经向上级提出恢复茧绸生产的要求,但上级未予同意。


  这种颇具地方特色的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式微,1970年代初期已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4.jpg



来源|顺德区档案馆(作者叶卉时)

编辑|方外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顺德除了50公里徒步,还曾有最接地气的长跑!
下一篇:顺德失落的老工艺——且听爆竹昔鸣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