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有年龄之分,动物有年龄之分,那你知道其实每个村也有年龄之分吗?区域面积只有78平方公里的乐从,下辖19个村委会和5个社区居委,每天生活在乐从的亲们,知道你生活的地方年龄排名第几吗?乐从镇二十多个主要乡村,按其开村时间先后排名是酱紫的↓↓↓
岳步(西元936年)
岳步村位于乐从镇东南部,紧靠着佛山东平新城,面积2.7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4000多人。建村于残唐五代的后周显德二年的岳步,已不知村名的由来,徜徉在“一河两岸”的岳步,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管理有序,这个千年村庄仍然在新世纪里散发着魅力。
岳步特色:岳步大庙
岳步大庙是现今该村的代表庙宇建筑,原本是北帝庙,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末年间,与佛山祖庙建立的年代相近。
每年正月初七,岳步大庙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这个传统从明朝就已经开始,已延续了上百年。除了汇聚各村代表进行扒龙舟这样热闹的赛事外,更有北帝诞、施斋,还有东平河放生、赛龙舟等活动,是庙宇、活动互融较好的典型代表之一。
路州(西元964年)
原处在九沙海(河)及细海(河)相交的小三角洲,是白鹭聚集的地方,故从唐诗“二水中分白鹭洲”句中取“鹭洲”二字为村名,后简写为“路州”,可以说,曾经的白鹭翔集之地如今已成为乐从居民的一块宝地。
路州特色:
路州有黎氏大宗祠、周氏大宗祠远近闻名,尤以灰雕栩栩如生,保存完好;更有当初路州村至省城的通道——大彭古道,在现代村居的包围中,默默诉说当年的故事。
黎氏大宗祠建于明崇祯庚辰年(1630年),清同治及宣统年间先后重建,至今保存得十分完整。除了各种雕花抬梁、木刻石雕外,甚至当年祠堂竣工时作为贺品的4幅围屏锦帐都还保存完好。祠堂内保存有雕花硬木屏,上刻有“累世恩宠”、“奕世科名”等字样,成为黎氏先祖获得科甲功名的见证。2006年,黎氏大宗祠被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平步(西元1101-1125年)
建村于宋代,取平步青云之意,定名为“平步”,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孙蕡、元至正广东行省左丞陈祖德的故乡,随着乐从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这里走出去又荣归故里的乡亲更是不在少数,正契合了平步青云之意。
平步特色:
沿着平步的涌边街一直到平步帅区,有连接河涌两岸的梯云古桥,也有杂街小巷那青砖、趟栊;还有孙西菴故里碑刻与乡贤祠、文武庙记载着过往的文人骚客。当然,最出名的就是平步古祠庙内受平步人百年焚香礼拜的先贤——孙蕡。孙蕡(1337-1393),字仲衍,号西庵。其先祖迁自南雄,后代入赘现伦教熹涌,三代后迁乐从平步,故其祖父为平步始迁祖。他在诗坛上开创了岭南诗歌的雄直诗风,被后人称之为“岭南诗宗”。孙蕡的一生中,除了在诗坛上有贡献外,也曾经在多地任官,并游历了不同的文化区域。孙蕡曾在平步修建了接恩坊、烟霞书社、寄傲亭等,后人于1762年在平步修建了一座乡贤祠以纪念他。
探访过平步的名人轶事,若是累了,还可踱步到平步村水闸,去那里看看日落看看荡漾的水波!(吴浩贤摄)
大墩
这里原是一片土墩,由蔡姓人在南宋前开村时,按地貌取名为“大墩”。大墩同安街石磡规模宏大,河涌是村的主要水道,是旧时村民出入和办事的重要通道,河岸两旁庙宇众多,依次是康公庙、文武庙、天后宫、平心家塾和梁氏家庙。村中古建筑众多,因为出洋谋生的人很多,不少房屋带有南洋、西洋的味道。
大墩特色:
(顺德城市网网友“通济刁民”摄)
大墩的梁氏家庙是顺德众多祠堂建筑中比较有名的一座,此祠修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大墩村的举人梁衍泗考取了进士,入值翰林院编修,后任福建粮储道要职,为官清廉,曾受到崇祯皇帝的表扬,梁氏家庙内原有一“圣谕”牌匾,就是崇祯皇帝对梁衍泗的嘉奖。
(顺德城市网网友“通济刁民”摄)
祠堂内庭中有一座香亭。只有柱子和瓦顶,四周没有墙壁,属于较特殊的建筑,用于纪念功德或彰显荣耀。梁氏家庙里的这座香亭名为“圣谕亭”,当年崇祯皇帝赏赐给梁衍泗的“圣谕”牌匾就曾高悬亭中。香亭平面呈方型,与大殿贴近。亭子建在一个的麻石砌就的台基上,从庭院步上台基要走5级石阶。台基正中镶有一件《鲤跃龙门》石雕,4根修长的白石方柱凌空支起雕花梁架和歇山顶,庄严肃穆,使步入祠堂者,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良村
南宋时,山西难民移来开村。当时村中有何、马、冼、谭、吴、罗等姓氏,唯独无梁姓,乡绅商议,无“粮”不成村,决定用同音字改名为“良村”。这里大大小小的鱼塘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在空旷无垠中,呼吸最纯净的乡风,感受桑基鱼塘原汁原味的熏陶。
良村特色:
良村地势开阔,七乡蟠龙水闸位处村中郊野,古迹斑斑,见证了它保村护民的功绩。扶风桥在村内,依树傍水,虽已失去桥的功能,依然能听到村中老人讲述其中父爱与桥的故事。都尉第趟栊门紧闭,似乎等待着后人去挖掘都尉的光辉功绩;华佗庙等名胜古迹亦值得一探。
葛岸(西元1127-1130年)
南宋末年开村的葛岸源自一个传说,当时有一个能医百病的人叫“葛洪”,曾在当地西便基岛居住,设炉炼丹,替人治病,人们为了纪念他,取“葛仙道岸”之意将村名称为“葛岸”。葛岸是乐从的发源地,素有“葛岸通津”之说,葛仙文化十分丰厚,有葛仙翁丹井为纪念。有岑氏大宗祠、次川岑公祠、德仁岑公祠、岑桑书屋等建筑。
葛岸特色:
葛岸村“三月廿四”大型民俗巡游活动,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两年举办一次。这也是乐从镇文化建设“一村一品”差异发展的开始和标志,每逢葛仙文化节的到来,乐从葛岸村均会进行传统的葛仙巡游主题活动,从全国各地回来的葛岸岑氏宗族的乡亲都会聚在一起,是佛山新城、乐从难得保留了这项民俗巡游的村居之一,影响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
沙滘(西元1158年)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由罗姓人开村,有“沙溪风俗本纯良,传说罗家开此乡”的诗句和历史地名“罗巷”为证,这里原称“沙溪村”。至明朝时期,逸士岑文亮、岑文凯两兄弟得中功名,他们认为“溪”字意境小,故改为“滘”字,这里是明嘉靖河南右布政岑万的故乡,南京户科给事中、文学家岑用宾也是沙滘人。辖区内经济以家具业为主,商贸云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乐从国际家具城、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顺联国际家具城、团亿国际家具城及东恒、南华、大新、钜隆、金铭、东航、联富、银富等闻名中外的家具市场,销售家具商铺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
沙滘特色:
(顺德城市网网友“从零开始2017”摄)
沙滘历史古建筑众多,有广东第二大的陈氏宗祠。陈氏大宗祠外,还有环翠陈公祠、澜月陈公祠、毅轩陈公祠、司马财神庙、西村低地民居群、南村牧伯里民居群、陈泰故居和颍川旧址等大批祠堂庙宇,大大小小历史遗存举目可见。
良教(西元1195-1201年)
南宋期间开村,距今约有700年历史。考证表明,村民祖先乃从芦江、太原两郡迁徙而来,原称“良洲”。明景泰三年,顺德开县时,有人首得功名而改名为“良教”。
良教特色:
良教文人辈出,获得功名者众多,故祠堂林立,现存的良教祠堂群仍然规制宏大,犹能想象当年的辉煌。祠堂之中,又尤以皇帝御赐何经的诰赠都御史祠为首。附带建筑还有马滘天后庙、更楼等等。
罗沙
吴佰如作品
南宋咸淳九年(1273),由罗姓人到此海滩定居,罗沙因此得名。
罗沙是个琴棋书画的小胜地,崇文尚德者众多,文化活动很活跃。书画艺术家吴静山、吴佰如兄弟,轮船大亨梁墨缘等都是罗沙人。此处还有祠堂三五间,分别是梁氏宗祠、澄源梁公祠、何公书舍等。
小布(西元1225年)
南宋时由韩姓人开村,因靠捕鱼为生,便改姓何,并定居住名为“小布”。清朝时一位绅士犯了官非,官府按照律法追究责任,为避灾难,村人在一夜之间把“小布”改名为“桂圃”,故“小布”别称“桂圃”,这里是明嘉靖福建按察使何继之的故乡。
小布特色:
小布是远近闻名的举人村,全村至少出过七八个举人,何氏大宗祠前现存7对旗杆夹,保存共计22对旗杆夹。另有大山古墓石棺材一座,高出地面一米左右,是顺德区保护墓葬。
何氏大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典型的顺德宗祠建筑。正面的门口是一正四侧门,俗称“五庙”,正门有高包台,建筑品位风格较高,是四合院形式,两侧各有两间衬祠;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墙体、屋脊、梁柱均以砖雕、石刻、灰塑等装饰,做工精细;横梁有鎏金木通花图案,瓦脊陶饰灰雕,四方瓦筒(注:四方瓦筒须经朝庭特许),雕塑图案除了花草树木还有人物造型、正门石柱更罕有“皇罗伞”人物的石雕;地面铺以整条长麻石为主。何氏大宗祠座北向南,南方开宽,门前有鱼塘数口相连到河涌,风水布局为上佳的“抽水上堂”格。
在古时皇罗伞是皇家专用物,在宗族祠堂中被允许使用,彰显着一个家族莫大的荣耀。
小涌(西元1232年)
南宋末期,难民逃到此处建村定居,因有一条狭窄的河涌通往村内,便取名为“小涌”。明朝曾易名“锦鲤乡”,但村民一直沿用小涌这个名字。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筑有“远宁曾公祠”“宗圣公裔祠”“前峯曾公祠”。
小涌特色:
(顺德档案馆图)
小涌是烈士曾杰之的故乡,现有“曾杰之烈士墓”供人瞻仰。祠堂建筑包括远宁曾公祠、前峯曾公祠和宗圣公裔祠。
曾杰之烈士墓建于20世纪50年代。曾杰之烈士是顺德乐从小涌人,十六岁在丝厂做工,二十岁出国。在越南结识革命党人、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二十六岁返乡后,任小涌农民协会执委并由共青团转党担任小涌党支部书记兼五区团委书记,领导小涌农民运动。1928年初,曾杰之转移到杏坛桑麻,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八岁。该墓坐西向东,高3.12米,宽1.49米,长1.41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为方尖碑型,顶为圆拱形;下部有大理石方座,四角为圆柱形,柱头有小圆球;正面为麻石碑,阴刻楷书“曾杰之烈士墓”,碑前有花岗岩祭石。
劳村
南宋时,山西大、小崂山人逃亡至此开村,因都是劳姓,且人数不多,故称“小劳村”,后改为“劳村”。劳村的庙宇建筑不是很多,主要保存完好的是奇山劳公祠(村民称“奇山公”)、万松劳公祠。
(顺德城市网网友“老家伙”摄)
劳村有个传说:
劳村娶嫁习俗有个名词,在办喜事前开膳叫“推船饭”,相传劳氏开族初期,每逢劳姓花轿迎亲路过其他大姓族人的祠堂,他们会关闸封路,阻挡迎亲队伍行前进,这时劳姓族人唯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改择水路而过,由于村人娶亲多采用冬天,这时期河水干涸,小船难行,只好请亲友帮忙下水推船。所以在娶亲前请亲友吃“推船饭”,向亲友打招呼,要他们到时帮忙推船。
道教
南宋末年由南逃难民开村,距今700多年,亦不知村名的来由。
道教有段古:
(“韩江茶馆”摄)
道教的康公庙紧靠万寿亭,其中至今还隐藏着一个关于康公的传说。在离康公庙不远,是张氏大宗祠。据记载,康公名保裔,系北宋名将,在抗辽某战役中失利,被敌兵追赶。康公途经泥泞小路,路上留下马蹄印,所幸一大群鸭经过踏平马蹄印,敌兵无迹可寻,康公因此躲过此劫。
为感念鸭群救命之恩,康公便告诫后人和部下不得吃鸭。道教村民崇拜康公,仍保留着不吃鸭的传统。
荷村
1987年出版的顺德县地名志所载:“南宋前有何姓人在此定居,称‘何家村’,后来麦、刘等姓陆续迁来,而何姓人口逐渐减少,当地人为了既能反映现实,又能纪念开村的人,便改名为‘荷村’”。但根据麦刘两姓未迁来荷村时,他们的族谱都有荷村的名称,同时“何”与“荷”音同义不同,故顺德地名志的提法仍需要再考究。
荷村村口,河涌一侧,是一组庙宇建筑,里面香火鼎盛,其中包括地母庙、保生堂、龙母庙和观音庙,当地村民统称为“保生堂”。
上华
在南宋末年开村,居民在沙丘盖茅寮住宿,取名为“沙寮”,后改为“上华”。上华村位于乐从镇西北面,也是顺德区最西北角的一个村,北面以东平河为界与佛山市禅城区相望,东面与平步居委会相邻,南面与良教村、葛岸村隔细海相望。村内建有众多运动场所,街道大多开阔,村口刻有“上华通津”石一块。
上华祠堂众多,陈氏宗祠、念梅陈公祠、从吾陈公祠、慕源陈公祠、乐吾陈公祠、敬樵陈公祠、西泉陈公祠等祠堂整齐排列,当中还有一些清朝年间的建筑古迹。这条街上的祠堂大多是过去上华村民用于宗祠活动的场所,修建历史较久,形成了一条公祠街,另有更楼一座保存较好。每年正月十四,是上华最隆重的日子之一,是一年一度的“艾胜节”举行的时候,在邻近影响颇大。
水藤
建村于元代,当地提督里是元朝提督马良佐的住处。因鸡头渡口至迳口水闸水底有一条象山藤的泥基,退潮时可看见,故定名为“水藤”,是二十世纪早期的诗人邓实、邓方的故乡。
水藤传说马姓回甦井
水藤祠堂以孔皆堂和永锡堂为首,更有更楼、竹桥、玉麟桥、马姓回甦井、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一大批文物古建,是历史遗存较为丰富的村落之一。
马姓回甦井在顺德乐从镇水藤管理区三多里。元代时,提督马良佐由新会迁居于此,其孙马骢凿此井饮用。井为圆筒形,用红色砂岩砌凿而成。井栏高出地面0.4米,外径0.7米,内径0.53米,栏口内壁凿“马姓回甦井”五字。井水甘冽,经冬不涸。回甦井一名,当地人不传,只称朱砂井。县志有朱砂井一名的记载:“下有石穴,色正赤,故名。遇疫作,饮之,辄无恙,村人常以煎药。”据传,曾有人投毒井中,后马姓人将井水抽干,于井底填放大量朱砂,上压铜板,从此,井水能除百毒。
大罗
于1265至1274年间开村,当时有罗、阮、徐三姓,以罗氏人数最多,遂称“大罗村”。
大罗名人“冼灯笼”
被人称为“冼灯笼”的清官冼光是大罗人,于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其家族墓葬现存在冼家公园旁,有石马、石兵俑一批,其精美纹路依稀可辨。现居住在大罗的冼光家族是第十八代子孙,仍保存有冼氏先祖画像两幅,族谱一本,里面详细记载了冼光一生光辉的官宦历程。
新隆(西元1273-1274年)
于明朝由吴姓人开村,取“兴隆”之意定名为新隆。新隆有高高耸立的更楼“永利楼”,也有甚至在广东省内都难得一见的“古代消防车”。祠堂则以陈氏宗祠为代表。
杨滘
距今700年前,南雄珠玑巷移民到此开村,原名为“杨溪”,因有弯曲河道通往南海县吉利等地方,若从傍晚划船,要到鸡啼天快亮才能到达,故又称“鸡啼滘”,后把二名合并改称“杨滘”。
杨滘苏台马公祠、贤业马公祠,是杨滘现存的公祠,规模不大,有待挖掘文化内涵。敕建贞寿门石碑在杨滘河涌边,不知来历。
腾冲
腾冲村的历史从明朝开始,村四周有一条小河类似山藤缠绕,故名。后村民取飞黄腾达之意,改称“腾冲”。
腾冲特色:
腾冲是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拍摄地之一,该处现在成为国际著名书画家刘春草作为藏书阁之用,并题名此处为“荫庐”。祠堂庙宇主要有福善堂、愚乐刘公祠、周氏宗祠。
福善堂原为关帝庙。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坐东向西,分左、中、右三路,总面阔20米,深二进18米,硬山顶。主堂深二进,两廊。抬架式结构,墙上有灰塑和砖雕,横梁、檐口雕有人物图案,主堂瓦脊是顺德保存最好的晚清石湾陶塑。此地以刘姓居民较多,民间有刘关张一家之说,故柱上刻有与关帝有关的对联。又据传说,当地有不建庙的村规,故不称“关帝庙”,而称“福善堂”。
沙边
建村于明代,因对岸有一块沙丘,遂取名为“沙边”。
沙边特色:
(顺德城市网网友“福源”摄)
沙边村有丰富的祠堂遗存建筑,腾龙桥、起凤桥连接着河涌,两岸周边大小祠堂比比皆是:鸳侣何公祠、练塘何公祠、飞岳何公祠、斗山何公祠、何氏大宗祠、紫峰祖祠、云埜何公祠、南庄何公祠、锦樵何公祠、邓氏三世祠、兰趣邓公祠、以昱邓公祠、南爱家塾等。还有百年古榕树,仍然生气盎然伫立在村内河岸。
何氏大宗祠这间气势恢宏的祠堂又名“厚本堂”,始建于明代,是岭南明清祠堂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也是乐从历史最悠久的祠堂。何氏大宗祠面阔,进深三座,主体建筑外有后楼,头门为歇山顶式,莲花托斗拱,四柱和两边底梁均为砺石所造,横梁雕有瑞兽、花草等纹饰,头门两仓台外壁华板,通饰龙,马,麒麟等瑞兽浮雕,线条粗犷,古朴传神,是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大闸
是一个始建于1680年左右的村落,因村边有一座大水闸而得名。
这里是乐从水道连接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码头货如轮转。大闸发达的水系,也造就这里龙舟人才辈出,每年的龙舟赛事都是大闸村人一展所长的重要平台。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