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走亲访友、逛花市、吃团圆饭……新春节假日期间,每个人都在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松身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在这个春节里过一个修身养性的“文化年”。为此,临近春节节假之际,顺德城市网联合顺德区档案馆推出“新春讲古顺德”系列报道,给大家在新春里讲述一个你不一定知道的顺德。
■作者:李穗茹
位于顺德大良街道红岗路上,有一条从中区通往南区的重要桥梁,它短短的、宽宽的,有株老老的木棉树做守桥卫士。问是什么桥?新、老“顺德公”们都会叫它“九眼桥”,只要懂得把“眼”字发成ann音,大家便会会心一笑,目测顺德话基本过关了。
伏波桥并非9孔,而是8+1孔。县志对这8+1=9的历史有很详尽的记录。伏波桥在大良街道南部,横跨碧鉴河东面两岸。相传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园前112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征,经此搭了浮桥追击南岳丞相吕嘉(飞夺泸定桥的节奏呢),后人循址重架木桥,并以路博德封号伏波作为桥名。古时河宽水又急,桥架常常被冲坏。至明宏治四年(1491)知县吴延举改筑石墩,桥面仍铺木板。嘉靖四年(1525)再度拆建,改为石质结构,长22丈(约73米)、宽1丈6尺(约5米)。下开8孔,上切栏杆,形体坚固美观,此后两岸畅通无阻。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桥上增盖一座新月楼,楼门呈圆拱形,连同桥下的8孔,共九眼,民间才别称“九眼桥”。
由于九眼桥横跨太艮河峡,经过数十年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淤积,河面变窄,及清末,靠近岸边的两边共桥孔已经埋在土里,只余3个桥孔通流,中间的大孔尚能通行较大船只,两边的孔只能通行小艇,导致大良的水上交通受到很大的局限。翻开馆藏照片档案,一幅来自1959年4月县人委侨务科拍摄的黑白照片,非常珍贵地保存了九眼桥的“三眼”旧貌。
改建前夕1959年4月的伏波桥貌,桥体从“九眼”变成“假三眼”,6个桥孔被埋起来。基座为红砂岩,扶手为白色护栏,桥中写着伏波桥三个大字,河面很窄
1959年,因我县建成龙良、大均两条公路,原有的伏波桥不能通行汽车。为适应公路时代的到来,政府顺应潮流,重建伏波桥。1959年拆除石桥靠中的桥孔(直到1977年还有3个空埋在地下呢),就在两边旧桥台位置新建桥台,建成一孔净跨18米,高3.6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并且更名为跃进桥。到此为止,历史上的九眼桥,正式从“九眼”变成“一眼”。
1959至1977年间使用的“一眼”桥——跃进桥,这是已是77年拆迁的场面
1978年,跃进桥进入一个华丽丽的新时代。由于59年改建后桥顶过高,东岸(靠石洛路)引道坡道太大,自改建后,每年由西岸(靠凤城酒店方向)骑单车、拉大板车落东岸桥头坡时,都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为了交通安全,政府决心拆桥重建。从77年初经过多次讨论,敲定了桁架拱桥的设计方案,至78年年底基本竣工,主桥、过洞、广场、东西引道全部完成,并恢复通车。
1978年年底,阔落、平缓的跃进桥,一辆公共汽车穿梭而过。基本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九眼桥的样子
今天伏波桥在地图上已变成一条无名的公路桥。口耳相传地、人们依然喜欢亲切的叫声“九眼桥”,或者说“十九楼边的九眼桥”。从1990年6月的馆藏照片看到,当时代表“大良高度”的“十九楼”——凤城酒店依桥而建,九眼桥是七十年代末建成的桁架拱桥的样式,西岸V字形木棉树玉树临风,正和人们一起观赏端午龙舟盛会呢......
九十年代的伏波桥,馆藏照片,摄于1990年6月
2005年,作为东道主之一的佛山顺德,借亚洲艺术节之契机,重振九眼:九眼桥做了两个大动作:一是在大良顺峰山公园南区内重建伏波桥,“百年伏波”的遗风重现在人们闲庭信步的生活之间。二是原九眼桥一再扩建,同时把中央花坛位置降低,使得鉴海路和清晖路的平顺连接。如此一来,扩建后的九眼桥满足人们日常交通,公园内的九眼桥又成为熊孩子们的乐园,新旧辉映,各生欢喜。
九眼桥历经沧桑千年,恍如凤城南门守城大将军,见证着一代代顺德人成长......各位看官,今天的九眼桥,你拍下来了吗?过去的九眼桥,你家压箱底的相册可有收藏?欢迎把你的佳作发表,并@顺德区档案局的新浪微博,期待你精彩作品进入馆藏哦!
█系列报道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