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如何培养人才才能适应需要(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潘吉兰) 据顺德城市网报道《头疼!机器人时代来了,操控人才在哪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课程,携手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以弥补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的缺口。网友在点赞的同时也提出疑问: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培养人才的方向与要求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机器人时代来了,人才缺口出现了
近两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向智能制造转型,而机器人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制造中重要的终端和载体。按照顺德的战略发展,顺德拟通过四年时间打造“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预计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集成系统企业不少于50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不少于8家,超亿元工业机器人制造及集成系统企业不少于10家。
一方面,是机器人时代来了,另一方面,是操控人才缺乏的尴尬。正如顺德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日腾所担忧的一样,目前顺德企业有1600多台机器人应用在生产线上,但存在机器人技术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毕业的三四十名学生弥补不了市场缺口。不仅如此,广东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昕也一样苦恼,按照其公司的发展计划,到2017年希望能够达到月产量200台机器人,届时光是产品装备工人都需要50人以上,但目前仅有7人。
操控人才哪里来?落户杏坛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带来了一丝曙光。难怪顺德网友“幸福起点”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情不自禁点赞!
更多的实践避免水土不服
网友认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对口培养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人才观。用网友“平子123”的话来说,订单式培养人才,对于学校与企业来说是双赢,“一方面,职校培养的学生针对性更强,学技术强能力促就业;另一方面,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顺德确实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甚至有网友表示,顺德一旦确定了智能制造发展的方向,就应该前瞻性地引导职校培养相关的人才,而不是等到用工缺口的问题出现,才来思考如何解决。
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培养机器人操控人才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此,网友“真闭翳”认为学校首先要多参加机器人行业大会,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其次,要与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争取建立长期的合作,同时通过这些企业联系下游的资源,为该专业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此外,网友“芒果千层”则提到,学校的实训场地要“够劲儿”,例如机器人操控室、实践室等都应该要配备,“平时看新闻报道都知道,机器人工作的时候,装零件抓配件,它的机械手又快又准,这就要求学生的操控能力很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应该有这样的模拟自动化生产空间,让学生多体验多动手,不要培养了人才却出现了水土不服。”
■话题通道
校企合作对职校学生今后的发展好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登陆“顺德城市网论坛”和“顺德城市网博客”浏览评论;欢迎网友市民报料,可拨打报料热线0757-22221840或登陆城市论坛“市民报料”进行报料。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