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发电报使用的电键现在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网络图)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陈群娣) 时代不断在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也处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从电报、书信、有线电话到手机、电脑,通讯方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近日,家住大良的陈伯就向顺德城市网记者讲述了通讯方式的变化带给自己的时代回忆。
书信:挥手中笔,传心中情
陈伯经历过文革,文革后恢复高考,就自学初中和高中课程去参加了高考,考上了黑龙江的一所大学,外出求学,面临着和新婚妻子分离的痛苦,便开始用书信传递相思之情。
“上大学的时候,告别了妻子和家人,离开了家乡,想家的时候特别难受,然后就开始写信。”陈伯说道,虽然那时候交通很不发达,信件也常常要半个月才送到家,但自己依然坚持半个月写一次信,“我打小就喜欢看书,喜欢写诗,这也让我对文学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写信能让我尽情地抒发心里的情感。”那时候,书信是联系陈伯和家人之间的纽带。
电报:突发紧急、惜字如金
90后、00后的孩子可能对电报没有什么感觉,但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电报可是难以抹去的深刻记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啊,电报已经很流行了,不过因为发电报的费用不低,我们平民百姓用得相对较少,都是遇到紧急事件时才会发一次电报的。”今年63岁的陈伯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他被单位派到广西支援工作,寄居他乡三年多,“那时,生活在家乡的一家老小就是自己最大的牵挂,遇到急事,电报就成了我们之间通讯的桥梁了。”
有一次陈伯的儿子哮喘病发作,看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陈伯的妻子发来电报,短短的五个字“儿病危速回”就让陈伯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连夜坐火车回了家。“后来妻子告诉我,当时家里经济很拮据,为了发电报省点钱,妻子真的是绞尽脑汁才想出了那五个字出来”,陈伯回忆道,“发电报可真是很费脑力啊,思前想后,惜字如金,因为真的很贵。”
电话:再远也可以聆听到温暖的声音
参加工作以后,陈伯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慢慢地提高了,在家里装了有线电话,后来有了BP机,再后来有了手机。现在流行用智能机了,陈伯也给自己和老伴儿买了一台。“有了电话以后,真的方便很多,就算隔着千山万水,听到家人的声音,就好像在自己身边一样,觉得很安心。”陈伯感慨地说道。
在和记者聊着的时候,陈伯的电话响了,只见他从口袋里拿出一部智能手机,熟练地用手在屏幕上一划,看完之后,说:“是我儿子的信息,催我回去吃饭呢,哈哈!”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