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拜风俗也在改变,不同年代的人对清明态度也不同(资料图 梅山飞哥拍摄)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陈琴琴) 窗外淅沥沥的下着雨,为这个清明节假期更添“寄哀思”氛围。4月4日,顺德有三十多万市民“行正清”。昨日,仍有不少市民前往宝林寺、飞鹅墓园等地祭拜。
而在几天走访中,顺德城市网记者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清明节的态度明显不同。在受访市民中,不少“90后”认为清明上坟祭拜更像任务一样,长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祭祖无论怎样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不用那么麻烦的准备祭祀品;而老一辈的则表示,清明节祭祖是不忘本,对祖宗的尊敬,一定要恪守上一辈留下来的传统,祭品要一样不少才能表达自己的哀思。
90后
趁着清明长假好好休息,心中祭拜就好。
代表人物:大良林浩,20岁
在广州求学的林浩,今年已经20岁了,今年清明节,他并没有回顺德祭拜祖先。“每年清明节,回家祭拜都太累了,回家路上堵车不说,最重要的是清明节当天去祭拜的时候人山人海,更是拥堵不堪。”在他看来,学习了这么久,清明节三天假期应该要好好休息玩耍一番,“一个人在外求学本来就很辛苦。”
小时候的林浩每年清明也会跟着父母一起去扫墓。祭祖的时候,一大家子人一起,抬着烧猪、拿着水果、香烛等去墓前祭祖,祭拜完后大家聊聊天,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顿丰盛的饭菜。“每年清明节基本都是一样,都像任务,”林浩说着,“其实清明节表达哀思,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可以有很多方式,何必跟着大家一起人挤人的去山上拜祭呢?”
“也不是不重视这种传统节日,只是太单调了,其实像我很多同学说起清明节的时候,就会问放假准备去哪里玩,”林浩说,“其实时代在变,清明节的习俗也应该改改了,可以尝试用新的方式去祭拜,比如网上祭拜。”
80后
缅怀先人,一家人聚一聚联络感情
代表人物:小麦 25岁
而在小麦看来,清明祭祖不仅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更是家人团聚,联络感情的重要时刻,“清明节,一家人都回来了,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回忆过去的事情,聊些过世亲人的往事。在聊天的过程中,大家更亲近了。”
现在清明节,跟我们过去清明节扫墓有些不一样,“小时候一大家族的人会一起去,并不知道清明祭祖是什么,反正父母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时候不像现在在墓园,而是在一个个山头。
以前祭祖都是一大家族一起去的,不会像现在这样大部分都是一家人去拜祭,从一个山头走过另一个山头,“有时候一些没人管的坟墓我们都会去祭拜一下,这是对先人的尊重。”拜山完毕后,一大家子人就会开始席地而坐,吃烧猪,吃甘蔗不亦乐乎。
“最开心的就是我们这些小鬼,在山头祭拜的时候,草草的烧了香,拜了拜,就会赶紧在山头找野果,还记得以前山上的桑葚特别好吃,现在我都怀念。”小麦说道。
“每到清明节,叔伯兄嫂大家都会赶过来,一起去祭拜祖先,缅怀先人,之后就会一家人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小麦回忆说。
50后
清明节祭拜有讲究,按着习俗走
代表人物:容桂幸福社区林叔,六十多岁
小时候我们清明节去祭拜,大家都是走着路去的,每次祭拜都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现在都是一小家族的人一起祭拜,我们那时候是同姓的大家族,浩浩荡荡的。”林叔说,很多家族的大太公葬在新会、西樵等地,大家族组织起来千余人浩浩荡荡的坐船而去,一般今天出发,明天才能回来。回来后继续拜其他太公,由大到小,要花费几天的时间。那时候的拜山,一样是分猪肉,一样有甘蔗等应节食品。
现在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清明节习俗有了一些简化,但是在林叔看来,应该要传承清明节祭祖的传统,“清明节当天要插柳枝、上山祭拜要烧猪、吃艾饼等,一样都不能少。”
同时他也觉得时代在变,可以尝试用新的方式去祭拜,不过清明节的精神不能变,“一定要敬老,不要等失去了,清明节祭拜时才大肆祭拜。”
(编辑:尹辰)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