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王”郑家润接受顺德城市网记者专访。
秋风拂柳,美丽的桂畔湖锣鼓响震天,激烈的龙舟角逐引来观众的欢呼、呐喊和拍掌。就在观赛台的一角,65岁的郑家润翘首以望,默默地注视着划桨而过的龙舟队,随着队伍的冲刺,此时的他才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叹息。
昨日(10月1日),顺德区第十届运动开幕,当天举行的比赛项目是龙舟竞赛。人称顺德“老龙王”的郑家润也来到现场,被记者逮个正着,对他进行了现场的独家专访。
五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
顺德城市网:五年一届的区运会开幕,以龙舟项目作为开赛的重头戏,我就知道你肯定不会错过。
郑家润:呵呵。今天一早就过来捧场了。
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了。五年前,九运会开幕,同样是这个地方,相似的场景,当天也是进行了龙舟比赛,那是我任职期内的最后一届区运会,那时的场景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
今年区运会开幕,重头戏又是龙舟竞赛,说实话,我的心情有一点激动,这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对龙舟运动的重视。当然,这也是因为龙舟在顺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有桂畔湖这样一个适合划龙舟的地方。
龙舟之美的观赏性可以再多些
顺德城市网:今天来到活动现场,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郑家润:今天的活动气氛很好,选手的表现也不错。
我9点多来到这里,已经有彩龙竞美。以前的彩龙竞美其实很单调,龙舟几乎没有装饰,但是我今天看到20多条彩龙,应该是每个镇街都有 两条,把自身特色融入到彩龙身上。绚丽彩龙争美斗艳,可以说为开幕式增色不少。不过,我在其他一些地方还看到,龙头会喷火喷水喷烟等 ,我们顺德今后在举行类似的大型活动时,都可以把龙舟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可观赏性更高。
我更关心选手技法的提升
顺德城市网:刚刚我观察了一下,其他人看龙舟竞技都很激动,而你却显得较为“淡定”,是否与您曾经从事的职业有关?
郑家润:确实,我主抓顺德龙舟、担任教练20多年,观看比赛时,我更关注的是一支队每位队员使用的技法是否取得一致,形成一股合力,选手面对客观条件改变时,作出的反应是否到位。
今天的天气很晴朗,气温不是很高,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合划龙舟的日子,但是却有点微风,所以对龙舟前进的速度就有影响。顺风当然好,增加了助推力,但逆风就增加阻力,而且你看,(“老龙王”伸出手来试探了一下风向)今天的风对前进中的龙舟来说是横向的,那就意味
着舵手要很有技巧。
今年的区运会第一次把少年组纳入比赛中,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区政府这么重视龙舟运动,龙舟“青黄不接”的现状或者会得到缓解。我希望这些顺德少年能多出一些龙舟高手,成为顺德乃至全省全国的“龙王”。
青黄不接、成绩倒退确是事实
顺德城市网:其实,顺德的龙舟运动现在受到外界质疑,像你刚刚所说的青黄不接,又或者是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已经不再是当年闻名世界、称霸中国的顺德龙舟。
郑家润:这确实也是实情。
在1983年至1996年,我们每年都会组队参加香港国际龙舟赛,几乎每一年都是第一名。从1996年开始,成绩就开始停滞了,这与政府的重 视、企业的支持、以及市民的参与都有关系。最初,我们的活动经费都是由政府拨款,至1993、1994年,华宝、科龙、显华等企业也曾冠名赞 助。一年下来,整个龙舟队的维持经费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就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男、女两支龙舟队一年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工资 、器材等,费用高达400至500万元,为龙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南海一些企业组建的龙舟队挖走了顺德龙舟界的很多骨干人员。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承受这种日晒雨淋的痛苦。
龙舟发展需要市民参与
顺德城市网:其实顺德一直都很重视龙舟运动的发展,今年顺德区和乐从镇以共建的方式重组了顺德龙舟俱乐部,除了容桂的“中国龙舟训练基地”,乐从也有了新的龙舟训练基地。
郑家润:对政府的这些动作,其实我都有了解。
但我认为,发展体育项目单纯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行不通。尤其是龙舟运动,是花钱的喜庆文体运动,不像龙狮可以以采青表演获取收入,很难做到自给自足的。如果是企业俱乐部制,当投资者觉得耗费太大时,也许就会停止组队参赛了。所以,现代龙舟运动只有靠政府组织推 动,企业通过资金运作和场地租借创收,还有民众也提高参与意识,才能根治资金不足和人才断层问题。
所以,无论是俱乐部也好,基地也好,既要坚持落实训练计划,同时也要多开展一些与国际接轨的竞赛项目。
■人物简介
郑家润,原顺德区文体局副局长、龙舟高级教练,国际龙联、亚洲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第七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9、10届佛山市人大代表。
他任龙舟队总教练十多年来,顺德龙舟队战功卓著,包揽了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的全部七项冠军和首届亚洲锦标赛的男女四项冠军,先后共获得69项冠军,19项亚军,5项第三名,成绩辉煌,先后三次立功受奖。
□钟柳梅 (编辑: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