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缺人才又缺意识
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为了在全社会宣传工业设计理念、发掘工业设计人才,目前在我国正形成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赛事。
“应当说工业设计大赛的开展,对于工业设计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是有正面作用的,但如果不保证赛事本身的质量,确实很难为社会输送真正的工业设计人才,解决目前制约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人才这一短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卫国说。
庄永成分析指出:“首先,由于是自由交易,价格也是自由的,其结果只能是‘自由的狼进入自由的羊群’,这常常是反市场的,设计报酬之少、效益之低下出乎意料。其次,尽管现在工业设计报酬不高、效益不好,但设计市场仍然是一个买方市场:许多情况下,设计师不是接受委托而是去寻找委托。每年各地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明确招聘工业设计人才的单位和需要的名额寥寥无几,工业设计的低报酬现象还看不到改变的兆头,但这完全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现在急需用设计来提升质量,由于缺乏高质量的设计,‘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往往是中低产品的代名词。”
据了解,我国的设计发展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引进了工业设计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也培养出了不少工业设计师,但由于教育的不完善,因此优秀的设计师并不多。
“应当说,现在全国开设工业设计教育专业的机构已经非常多了。”田文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有上千所的高校、中等院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每年工业设计毕业的学术超过30万。
尽管如此,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人才的短板。首先,从业内来看,工业设计师部分是转行的,部分是经过4年本科教育,好点的经过了研究生教育,但是从教育上来看,他们只接受了基本的设计理念及基本功教育,没有很系统的将设计理解并贯彻到实践中去;其次,教育与实践存在脱节。现在的工业设计教育大多是以美术教育为主,因此毕业的学生大多只会进行外观方面的设计,缺乏对产品功能、结构等方面更进一步的提升。
大众对工业设计意识的缺乏被认为是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短板。“从非业内来看,大众知道工业设计的人少之又少,没有好的外部环境,设计界同仁的努力将事倍功半。”一位从事工业设计的业内人士抱怨道。
设计与质量密不可分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1980年巴黎年会上给出了工业设计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认为,设计和质量这两个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设计与质量,二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在经济发展和企业建设中,设计和质量都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工作。
“设计是一个集成性的创新活动,通俗的理解可以概括为‘想得美、做得好、卖得出、能回收’。质量是企业素质的集中反映。一个产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成是样品、商品、用品、废品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和设计是贯穿始终,相互作用的。”朱焘说:“工业设计的根本是创新,它强调把科技和文艺相结合、与环保、节约资源相融合,不仅要满足产品物质的使用需求,还要满足产品精神的(感官的、体验的)需求,这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根本举措。”
“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给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产业带来了机会。许多人纷纷预测我国将是一个全新的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是否就意味着将成为区域工业设计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制造业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以及我国制造业的背景。”刘永奇说。
刘永奇指出,制造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OEM模式——原配件生产阶段,是制造业的初级阶段。产品的外形及结构基本上是国外厂家制定的或者是仿造的。ODM模式——原创设计管理,也有人称其为设计代工。在此阶段,企业能够设计生产有自己独特的产品。OBM模式——原创品牌管理,是制造业的最高级阶段。企业有自主品牌,企业的价值不是靠产品来体现,而是由独特的品牌表达。
“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性,与OEM模式对应的是生产型的工业设计,与ODM模式对应的是营销型的工业设计,与OBM模式对应的是策略型的工业设计。”刘永奇说,“虽然制造业的三个阶段,都会对设计师和设计服务提出自身独特的要求,但是只有ODM模式大行其道之后,工业设计业的春天才会来临。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层次,必须大力发展ODM模式和OBM模式”。
“总而言之,设计和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都非常重要。质量的高低好坏不是机械的,而是动态的。不创新,选择卖不出去的古董,所谓加工质量再好也没有意义。工业设计说到底,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朱焘说。
(编辑: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