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精品荟萃 > 镇街策划 > 陈村专题 > 陈村迎春花市 让你过最美的春节 > 寻足迹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兴旺的陈村传统花市


□凌远清



美丽而热闹的花市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地道的粤语童谣《行花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广州及周边地区迎春花市的盛况。每年岁首,民间赏花之风大兴,多有行花街、买年花的习俗。“行花街”又称“游花市”、“行大运”,是从古至今,珠江三角洲人民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

  陈村的年宵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此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据当地老者回忆,三十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以后,都习惯换上新衣服开始逛花街。农历除夕前的花市,这是粤地一年一度的花卉盛会,也是陈村花农挣钱的好时机。花市通常到除夕子夜结束,最多再延长一两个小时,即自行散市。花档一般都搭在马路两侧,中间行人,市面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花市开后,无档的花农花贩也可随时携带花枝入场,站着兜售。

  千百年来,花卉与花市,一直是陈村民众过年习俗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成为当地居民过年事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迎春花市为当地花农卖花提供一个场所,潜在的顾客也都是当地人。陈村花农,不少人都是以“提篮小卖”、走街串户的形式销售花卉的。

  陈村花市历史悠久,远近驰名。从历史上珠江三角洲的工商业氛围来推断,年宵花市的兴起与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村花市,清代设在弼教村,民国期间设在三踏黄圩和旧圩市场、新圩市场等地。传统花市通常也制作一些标志性景点招揽顾客,如数百年前陈村花市就已有人物盆景、石山盆景及用花卉屈扎而成的将军、元帅、八仙等各种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摆放在市场中心位置。在花卉之乡,一般的商铺档口也会插上美丽的鲜花装饰一番。花市上,花卉与蚕茧、大米、鲜鱼、布匹等相邻设摊,同场交易,形成陈村一道绵延了数百年的年宵市场风景线。

  年宵花市的大主顾,多半是工商业主。花市中最美丽、最名贵的花,大多是这些大户买去。那时候,工商业主相信企业得失盈亏和花的荣枯是互有关联的,因此大多亲自到花市选购。如果年景好,赚了一大笔钱,或者碰上个口齿伶俐的花农,讲的吉祥话正中老板心坎,老板多半肯出高价买株好花。其本意是希望岁岁如今朝,年年生意顺利。假如年景不好,生意亏损,老板也会忍痛买株好花,希望时来运转,从此一帆风顺。一旦买回来的花开得不够好,当老板的就会闷闷不乐,担心全年生意不景气。

  当时,广州城西关一带常见花贩挑着花担,每天一次挨家挨户换花碟,如茉莉花碟、白兰花碟、鸡蛋花碟等。一些孩童也会提着花篮,走街穿巷叫卖指甲花、金凤花等。到了旧历年前,广州七门的花市更是热闹非凡,所谓“冬尽人人争花买,水仙头共牡丹芽”。陈村比邻广州,其花卉种植业当然就与广州的花卉消费习俗紧密联系了。周边许多花贩都纷纷前往陈村购买鲜花,再运到广州城内叫卖,陈村的圩市自然空前热闹,交易量大增。

  花市上的鲜花买卖自由,质优价高。市民也可以把刚买来又不太满意的花降价出售。这个时候,其他行业也想“赚钱过年”,特别是经营古董字画的,除在本店加开夜市外,还会到花市边增设鲜花销售点。另外,花市旁摆卖金鱼、玩具之类的地摊小档也不少,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十分热闹。这种情形近些年的迎春花市上也存在,即花摊与各种玩具摊、日用品摊同时摆设,同场叫卖。在过去,到深夜零点迎春爆竹声响起后,花市上的花价暴跌,仍售不出的就要弃之花市,不能带回去,否则“不吉利”,因此很多花盆会被就地砸烂。现在这种情况绝少出现,花农会把卖剩的花卉带回家另作处理。

  花市的花株以桃花为贵,花脚以白兰、金兰、芍药为主,盆景则以柑桔最为普遍。清末民初,一株中等桃花可卖到几块银元,中上等的售一二十元,花农售出一株桃花,便可维持全家短期的日用开支。若有应时的上佳好花上市,或运到香港卖出高价,一年茶饭资费都完全足够。知道有这么潜在的高回报,陈村花农都肯下功夫细心栽植花卉。

  民初,陈村花卉种植与销售异常兴盛。据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统计资料,仅弼教一村,全年产销鲜花35万枝至50万枝,可见陈村花市非比寻常。从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广州及陈村的花市一直比较兴旺。其时每晚子夜时分开市的花市,一直持续到天明。之所以开夜市,主要是避免花朵受烈日蒸晒,能保持其新鲜亮丽的外形。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对花市风俗未加干涉,故花市在沦陷七年中没有间歇。因时局安危莫测,人人朝不保夕,做生意的人比较谨慎。此时的花市常有人在稍暗的地方出卖“假花”(即人工加花朵),贪便宜的人很容易上当。另一种作假法是当天气过暖时,以盐水喷洒将要开放的花朵,防止花卉过度盛开而太早凋谢。顾客将这种花买回去,花朵会不开而谢。这种造假方法其实也不高明,只要仔细查看,就很容易戳穿其骗局。

  抗战结束后,各行各业进入恢复期,陈村的花市也不例外。此时,出现销售花卉的新圩。人们就将旧圩、新圩、永新圩这三个圩合称为陈村新三圩。陈村旧圩颇为繁华,米圩、牛角圩、布圩是主要的三大类型。这三类圩市日常都有早晚二市的摊场,逐渐形成了陈村花卉的“三圩六市”。从明清时代至1958年,陈村卖花的旧圩市地址没有变更,一直都在今三踏黄门前即现在的陈村中心小学前一带。抗战后的陈村新圩是自然形成的,有多个市场,包括永丰市(在原肯构堂附近一带)、景晏市(在现永兴管理区的充美村内)、辐辏市和永昌市(在现城区四街水坑基巷附近,一北一南)、大市(在城区现中山公园与新圩小学附近)、海晏市(在水枝花码头附近)、维新市(在新圩维新街附近)等。此外,还有个“永新圩”(现合成管理区二宅基和麦涌附近)。后来因新圩繁荣超过了旧圩市,于是旧圩市逐渐东移,商贾及居民也随着东迁,起初还基本维持早晚市,后来逐渐消失。

  1949年前后,陈村花市不设摊档,而是自由摆卖。花卉品种多是用瓦埕插装的吊钟花、桃花、梅花、盆栽水仙,以及菊花、鸡冠花、芍药花、玫瑰花,还有柑、桔、金弹果树等。除夕夜,吃过团圆饭后当地居民全家行花街。有的此时买年桔、桃花,以祈求来年吉利如意;有的仅图一份热闹,想感受一下花市所带来的浓浓春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部门顺应人民要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开办花市,时间为年前的三昼夜。花市充满着计划经济色彩,陈村生产和销售的迎春花卉主要就是年桔。到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形式的花市又被迫中断。此时陈村民间自发的迎春花市依然存在,只不过规模比较少而已。那时候,陈村的花市都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但自发的花市同样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光顾。

     
  花市,承载着民众对新年的期盼。迎春花市,似乎已经跟春节融成一体,哪怕是在把花看作是“封、资、修”的“文化大革命”年代。在陈村花农的眼中,花卉是钱,花卉是经济。占着天时地利,陈村人还是不愿意舍弃这个能够带来高收益的行业。陈村的花卉业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后刚刚复苏,花农又在当地摆摊卖花。或者沿着世世代代走过的水路去广州卖花。此时,提篮叫卖,或租摊卖花仍然是花卉销售的主要形式,而大宗花卉买卖难以开展。

(本文来自《陈村-中国花卉之都》)

(编辑:柱子)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陈村花市
下一篇:没有了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