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远清
陈村花卉生产的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之后的花卉业复苏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并推动陈村花卉向产业化发展。1978年,陈村的花卉种植面积不足17公顷,花卉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到20世纪80年代,陈村花卉种植发展迅猛,花卉种植大户、花场、花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后,陈村的花卉业发展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陈村除继续发展传统品种如年桔、盆景外,还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各种名花异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术的同时,陈村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花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出口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
一 改革开放后十年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陈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花卉生产不仅得到迅速恢复,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出现全镇上下大种花卉的局面。陈村全面推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与花农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调动了花农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初,正当人们在讨论“姓社姓资”的问题时,陈村人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大搞花卉果木生产。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土地的限制逐渐得到放开,陈村花农掀起了1949年以来第一次花卉业发展高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陈村的花卉生产已成规模化,年桔和兰花的外销量越来越大,每年有大量花卉果木销往外省,甚至出口到海外。
1981~1983年,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就是包干到户。不少农民最初在自留地种朱砂桔的时候,主要是满足自身摆设观赏,剩余的就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如1980年1月,弼教一花农种了一棵挂900多个果大朱砂桔,价值700多元,由陈村花木公司购买送往广州教育路花市展出。大多数花农都是利用自留地种花卉,花卉大多销往广州。当时物质缺乏,卖花卉时尽量不收现金,有时买方就用化肥、大件日用品的换购证来换购。然后花农就把那些换购证转卖给当地供销部门,从中又赚取部分差价。
1981年,由政府牵头,首届顺德花市在陈村举办,拉开了陈村花卉产业化发展的序幕。充满生机的交易市场,让陈村花农由衷地感受到花卉种植前景是无限的。政府“搭台”有效地解决了地方花农生产花卉的销路问题,大大地调动了花农生产积极性。他们将精力、时间、金钱倾注在花卉业生产上,使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在花卉外销方面,1982年陈村供销社组织花苗北运,运销量达大苗350趸,中苗500趸。这是在过去所有年份中销售数量最多的一年。
1984年,当地花卉种植发展尤为突出。此时花农完成额定农作物种植之外,就可调整自留地来种植更多的花卉。陈村各地,尤其是东部地区普遍发展适销的花卉果木生产。陈村镇有关部门则及时开办年终迎春花市,扩大了陈村花卉的知名度,开辟了花卉销路的广阔市场。1984年开始,所有花卉的交易全部用现金进行。1984年,陈村镇政府投资230万元创办起花卉研究所,展开对花卉的引进、培育研究,其中的180万元用于与顺德农委合资经营“绿色工厂”。同时,还成立了花卉协会、花卉公司、兰苑等社团,在业务上指导广大种植者。这样很快推动当地花卉种植的发展,特别是高档次的兰花、盆景等稀有的花卉品种发展更快。室内观赏的阴生花草盆景,也得到广泛种植。因名贵花草容易被盗,多数居民只好把自己的楼房阳台变成了奇花异卉的种植场。农民种植花卉,挣钱已经变得很容易。一般花农靠一亩几分地或在天台种植兰花、小盆景、茶花、米仔兰、桂花等,就可以拥有一笔不低的收入。1983年有人建了数间房子,但一年过后很快赚到了大笔钱,原先建的房子还没入住又拆掉重建。如果不是因种花钱来得快来得多,乡土社会这种建房方式是不可思议的。
1985年,陈村土地分配时实行经济地和责任地两种使用方式。具体做法是每人分配三分经济地,然后将剩余的责任地承包到户经营,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转包、租赁。这就给陈村花农突破传统种植规模的束缚带来一个很好的机遇。花农可以根据自身花卉种植规模来确定是否承包更多的土地,那些在有生产技术、有经营门路的花卉种植者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花农在花卉上赚了钱之后,逐渐增加花卉种植设施和科技的投入,传统花卉业因而展示出现代产业发展的景象,花卉的产量和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花为业的观念在陈村花农中开始树立起来。
1987年,陈村镇政府加大农业投入,主要是进行水利建设,并加强花卉基地的建设。从1978年至1988年,经过十年发展,陈村花卉的种植面积达到303公顷,十年间就增加了二十多倍。实行市场经济后,陈村花卉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花卉种植开始积极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开始走高层次、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花农达1300多户,大小花场达到200多个,花卉品种达到1200多个,产值2000多万元。与1978年相比,1988年陈村的花卉种植面积与花农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1988年陈村镇办公室统计:花卉收入(集体、私人)从1978年的300万元增至1988年的2000多万元,1988年新建私人住房面积比1978年增长36倍。
在20世纪80年代,陈村花卉种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弼教花园与双洲花园。弼教花园是在1957年成立高级社时,由私人花园折价入社联合组成的。种植面积120亩,职工有100多人。广种米兰、金桔及绿化树,每年产值20万元,利润4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生产受破坏,面积缩为60亩,人数减至30余人。1978年以来,弼教花卉种植有较大发展。到了1987年,整个陈村镇有集体花园6个,种花面积4200多亩,各种奇花异卉品种1200多个,品种以兰花、茶花、盆景、桔果、时花为主,远销港澳地区、欧美和国内各大城市,总收入达2300多万元。20世纪80年代初期,职工增多,仅技术人员就有16人。弼教花园实行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拓展业务,扩大销路。该花园每年大量出口花卉,为国家创汇作出巨大贡献。由于技术高超,管理科学,效益显著,弼教花园曾吸引不少国内外名流、外商及各国元首前来参观。1985年至1989年,花园实现产值190万元,利润55万元,固定资产达24.5万元,成为弼教的重要经济支柱。
成立于1957年的双洲花园,面积仅为7亩。由于资金短缺,年产值为1500元。1962年改为大涌花园,以后产值逐年提高,从4500元增加到1983年的年产达23万元。这时面积扩大到43亩,固定资产达32.5万元。双洲花园历年以季桔闻名,还擅长种植绿化花卉及盆栽植物。1980年以来双洲花园引进很多的国外名花异草,每年有大量花果出口。不仅在本镇颇有名气,而且深受港澳地区人士喜爱。春节期间,双洲年桔在香港非常畅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台资、港资企业来到陈村从事花卉种植与销售业务。外资企业的经营模式开阔了陈村人的视野,推动了陈村花卉业加快发展。据统计,1989年陈村的耕地总面积为44546亩,而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437亩。当时在大陆仅有3家港台企业从事花卉业,而这3家企业全都落户陈村。事实上,众多实力雄厚的外来企业的介入,给陈村花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出现大批外省人前来陈村抢购各色花卉,陈村花卉的潜在顾客渐渐地从省内扩大到省外,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陈村花卉”的品牌。
二 20世纪90年代后的花卉业
如果说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陈村花卉复苏期,那么,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就是陈村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则是陈村花卉产业的升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整整十年时间,陈村各乡村花卉种植连片开发,此时面积增长快,平均每年增加2000多亩的面积。花卉品种越来越多,最有名的是兰花。这个时期,花卉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式数字增长。陈村花卉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销售总量,其增长速度都比较快,是国内花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有效解决花农销售花卉难的问题,1992年,陈村镇政府在花卉研究所不远处建起了个占地6万平方米的“陈村花卉交易中心市场”。此后,还建成兰花专业市场。过去单家独户的自由摆卖,走向成行成市的市场交易。解决了花卉的销售问题之后,不少花农看准花卉业生产的前景,由房前屋后天台种花发展到租地种花。1995年,陈村有13000多亩的稻蔗田转为种植花卉,3000多户花农从此走上致富路。
1995年,陈村人充分利用花乡的资源,引入了不少的外来花卉公司。外来者花卉企业的增多,曾使陈村本地花农产生恐惧感,抱怨镇政府“引狼入室”。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花卉生意越来越好做。原因是这些公司改变了花农的传统种植方法与经营管理手段,还促使本地花企改变产品的包装,提升了自己的形象。最早进入陈村的台湾地区成美园艺,带动了陈村花卉业迅猛发展。1990年,为了改变地方经济落后的面貌,陈村镇通过多方洽谈,引进了台湾地区成美园艺公司。成美园艺以每年每亩2000斤稻谷的承包价,租下位于白陈大道石洲路边一块面积为29亩的土地。到1993年租地面积达到66亩。成美园艺对陈村花卉业的促进与提升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种植技术等方面。原来陈村人种花都把花盆摆放地上,后来效仿成美园艺的做法改放架子上。此法增加了种植空间的同时,使得空气流通好,花卉生长好。另外,当地花农看到一批批的台湾地区花卉引入后大为畅销,台商赚到了大钱。随后,随着种植经营经验和资金的逐步积累,花农们开始引进洋花品种。国外的品种经过科学的培养,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经过数年的发展,在聚集了资本之后他们所承包的土地最多达到了数千亩。不少陈村人终于从传统家庭种植走上创办企业的发展之路。到1998年,镇内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8万多亩,品种达3000多个,花卉年产值超过4亿元。华南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梁志成、实兴园艺种苗公司的刘敬全等就是在此时把握了花卉发展的机遇,由普通的花农发展成为当地的花卉企业家。
在花卉生产大发展的同时,陈村花卉市场也日益红火。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成为省内外以及国外花商的必争之地。1998年,陈村镇政府决定筹建一个花卉大市场,带动花农、引导花卉企业由零散经营向产业化发展。1999年2月6日,陈村花卉世界建成并投入营运,标志着陈村花卉产业由零散经营跨向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迈进。
陈村花卉世界是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花卉世界的投入使用,表明顺德陈村人已经把花卉作为一个产业,并通过不断努力使之变大变强。花卉世界建成后,陈村镇花卉销售有较大的增幅。产业化规模日益增大,企业增效,花农增收,就业增加,从而带动全镇和周边花卉业的发展。花卉世界已成为全国档次最高、品种最多、交易额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花卉交易市场,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卉,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和出口港澳台地区、欧美、东南亚、韩国等国家。
1999年,全镇改善了陈村出入口的道路建设,并增加了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花卉种植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全镇花农上万户,大小花场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800多个发展到7000多个。陈村的花卉种植面积也由过去4000亩扩展到20000多亩,成为名符其实的花乡。花卉种植的品种除了传统的桔果时花外,还引入了国内外的多个名贵品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顺德最大的年桔、盆景产地,陈村除继续发展传统品种外,还大力发展洋兰,引进新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生产和出口基地。陈村的花卉企业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各种名花异卉,如菏泽、洛阳的牡丹,四川的下山兰,日本、泰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非洲和港台地区的金边瑞香、杜鹃、观赏凤梨、绿萝、棕竹、紫罗兰、红梅茶、白梅茶和阴生花卉等。陈村短时间内拥有3000多个花卉新品种,成为我国花卉品种引种的主要基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术的同时,陈村还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如推广多元素营养肥料、特制营养土及生长素、矮壮素等。
三 2000年后的花卉业
在陈村的农作物种植中,花卉生产所占的比例年年递增,产销值增长趋势也较为明显。这一时期顺德的花卉生产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生产基地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二是品种多样化、高档化,除了发展传统品种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温室花卉和观叶植物;三是国内外市场拓展迅速,范围从国内各省市、港澳地区扩大到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各国。凭借花卉种植的悠久历史,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引导,花卉业已成为陈村农业发展的主导行业。2001年之后,全国有不少地方从事花卉种植,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花卉业的亩产值有所下降。由于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全国花卉的交易价格开始为陈村的花卉行情所影响。这一轮的价格下滑,并没有对陈村花卉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2000年,全镇农业总耕作面积34656亩,其中花卉种植面积22027亩。为保持花卉世界的龙头地位,陈村政府指导花农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花卉种植面积,缩减蔬菜、水产生产面积,发展外延花卉农业6615亩。努力稳住桔果面积,增加阴生、杂货、苗木类的种植面积。桔果、阴生、杂货、绿化苗木等种植面积比前一年都有所增加。继续减少大、中型年桔的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艺术小品型年桔。
2001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23000多亩,占全镇可耕地面积的70%,品种达3600多个,成为顺德“两家一花”支柱产业的一大特色。“花卉世界”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海内外280多家花商,陈村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01年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陈村镇花卉世界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陈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也造就了花卉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的新优势。2001年,是继1988年以来,陈村人私人建房最多的一年。
2002年陈村镇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认真做好各项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促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镇有三分之二的农民从事花卉种植,种植面积共43000多亩,其中外延农业面积达到20000亩,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2002年开始,传统品种主要有年桔、盆景、兰花、绿化苗木、阴生观叶植物等。同时,也开始大面积生产红掌、凤梨科、蝴蝶兰等进口品种,其质量还接近或超过欧洲、亚洲其他地方的水平。
2003年陈村镇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加大花卉推广的力度,大力开拓北方市场,做好各项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促使陈村镇花卉生产稳定发展。全镇花卉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外延花卉面积不断增加,花卉质量不断提高,销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陈村镇的花卉种植仍相对稳定,花卉产业化的水平显著提高。
2004年在消除了“非典”和“禽流感”的影响后,花卉产品价格回升,花农的生产热情高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内花卉种植面积随之减少。在政府引导下,外延农业的发展又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总面积达到3万亩。政府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品种结构的调整,强化市场体系建设,花农普遍增产增收。
2005年,陈村花卉世界引资逾2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花卉世界内的四百多家商户中有60多户是外资企业,英国、美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花卉随处可见。陈村镇花卉种植面积约占可耕地面积的80%,年交易额达16亿元以上,且逐年递增。这一年,全镇外延农业面积达到3万多亩。花卉种植规模化趋势逐渐增强,花卉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
2006年,陈村花卉的年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87%,但花卉面积仅占种植业耕地面积的80%。陈村在番禺、中山、南海、高明、新兴、深圳、珠海、四川、上海等多个地方都建有生产基地,面积有所扩大。2006年陈村花卉外延式生产发展速度惊人,面积达4万多亩。
2007年,陈村镇政府把握机会调整发展思路,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高规格的会展,引进顺联广场、国通物流等大型项目,使当地的商贸物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为了提升陈村花卉的总部经济地位,积极发展现代花卉产业,加快陈村商贸业的发展,政府抓住机会制定详细的规划,逐步推进,分层发展,务求全面盘活陈村的商贸流通业。
2008年陈村花卉交易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产值比去年同期稍有增长。经过十年的发展,陈村花卉世界已经由单纯的花卉种植成为集园艺、科研、物流、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实体,其品牌已享誉海内外。
最近的十多年时间,陈村经过转变种植思路与调整发展策略,已发展成为世界有名的花卉产地。自1998年成立花卉世界以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博览会,不断提升花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如今,生产基地已经由当地扩展到珠江三角洲乃至更远的地区。不少珍贵的花卉品种都应用温室来培育种苗,生产技术实现现代化,提高了花卉的质量,也加快了生产周期。除了发展传统品种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温室花卉和观叶植物,花卉品种实现了多样化、高档化。最是令陈村人骄傲的是当地花企的国内外市场得到快速拓展,从国内各省市、港澳地区扩大到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各国。当年穿梭在珠江河上的花船运输换成了高速公路上的集装箱车队和源源不断飞向海外的运花包机。陈村花卉从此走遍神州,飘向海外。这一切,都表明顺德陈村种花已经走出了初级经营阶段,把花卉作为一个品牌行业来做大做强。
四 现代花卉种植特点
进入21世纪,陈村花卉业跨入了一个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和现代化的时代。目前陈村花卉生产具有三大趋势:一是生产基地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二是品种多样化、高档化,除了发展传统品种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温室花卉和观叶植物;三是国内外市场拓展迅速,范围从国内各省市、港澳地区扩大到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各国。
陈村花卉业除生产年桔、盆花外,还生产大量的热带及亚热带绿化植物。陈村花卉世界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形成了稳固的全国性花卉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了陈村花卉种植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陈村花卉的对外交流不断,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客商、专家、贸易团经常来陈村进行花卉交易和技术交流。
顺德的农业产业化以改革区域建制、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完善土地承包制为基础。这种灵活的土地承包制度,为发展“三高”农业辅平了道路。比如,种花能手可以凭着自己的实力,通过投标取得满意的土地,从而扩大花卉生产的规模。在花卉世界内落户的600多家各类花卉生产大户,带动了全区近五万亩的花卉生产规模。只有规模扩大了,才有产量的优势,才能在市场大流通中占有优势。目前全国八成的年桔产自陈村,中国出口的国兰九成产自陈村,国内消费的洋兰两成产自陈村。凭借巨大的花卉生产和流通优势,陈村的盆景、富贵竹、国兰、发财树、苏铁每年大量出口到欧洲、北美等地,不少花卉也因品质优良打入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花卉拍卖市场,与洋花一竞身价。
根据国内外花卉消费的特点和趋势,陈村加快花卉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比如,2006年,陈村年桔的种植面积达13000亩,有四季桔、朱砂桔、柑桔、桔蛋、代代果等多个品种,其中四季桔的种植面积最大。为了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陈村在保持年桔、绿化苗木、盆景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盆花、景观树、绿化苗木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利用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花卉新品种的选育采取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有选择性地引进及推广国内外的花卉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推进花卉产业化经营,对增强花农的市场意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把广大花农引入市场,花农因而切实体验到市场信息的重要性,进一步促使他们主动学经营、学技术。
陈村的花卉以盆花、盆栽观叶植物、兰花、岭南盆景、绿化苗木及草坪草为主,其中以盆栽植物和观赏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其共同特点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花卉业已由小农经营模式逐步向商品化、规模化生产格局转变,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连片花卉生产基地。如2005年6月,陈村兰花生物科技园开始动工。该项目规划总面积700亩,建成后共有400多亩兰花大温室,成为全球最集中的兰花种苗温室培育区,可年培育兰花种苗约5000万棵。加上当地的外围兰花种植面积,总量占全球兰花市场的10%~30%。随着“公司+花农+市场”产业结构的出现,陈村的花卉企业专业化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花卉种类、品种越来越丰富。不仅有观花、观果、观叶、观景之分,而且大、中、小规格齐全。三是花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特别是通过吸收消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花卉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益在全国花卉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由于具备较好的花卉种植条件和丰富的产业资源,陈村像抓工业开发那样建立花卉产业开发区,像工业招商引资那样建立花卉产业项目库,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到陈村投资花卉业。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花卉业的外向度,更主要的是解决了花卉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陈村还借助各种会展平台,将其原有发展策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来自《陈村-中国花卉之都》)
(编辑:柱子)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