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察院陈公祠即将完工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万家长 通讯员钟新森、陈江华) 记者昨日(12月1日)从龙江镇了解到,“岭南三忠”之一陈岩野故居复原工程——陈岩野纪念公园首期工程预计明年3月完工,与此同时,华西察院陈公祠修葺工程目前还有前厅的砖石铺设工程,不久也将完工。
届时,这两座具有岭南历史建筑风貌的建筑将向全民免费开放,也将成为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的场所。
根据地基和村民记忆复原
据了解,清乾隆年间,抗清志士陈岩野被谥为“忠烈”,并在其故居“雪声堂”立祠纪念。“雪声堂”的功能多样,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蚕房。
为弘扬陈岩野爱乡的民族精神,结合新华西村村民的申请,顺德区、龙江镇文化部门和新华西村决定复原陈岩野故居,同时辟为“陈岩野纪念公园”。工程除了对故居“雪声堂”复原,还在原有故居旁的花园处新建陈岩野生前事迹展览馆。首期复原工程费用约300万,并按政策规定区、镇、村各负责工程总额的三分之一,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包括“雪声堂”、展览馆、牌坊、塑像、碑廊。
根据当时该原址曾被用来做学校和蚕房的信息,设计人员找到当时经历过的人,综合这些人对原址模样的记忆,加上地基、遗迹和石刻。设计人员便开始了施工图纸的设计,2009年3月左右,第一份复原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完成。
而后,经过当年的经历者和岭南建筑研究的专家的确认,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的施工图纸在2009年7月确定。经过招投标后,2009年9月底,陈岩野故居复原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
纪念馆里将有陈岩野铜像
昨日(11月30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部分砖块和木架留在现场,已施工两年有余的陈岩野故居“雪声堂”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旁边两层的展览馆的主体工程也已完成。
柚木、禅木等建成的木柱,青石砌成的石墙,议事厅、神厅、厨房、天井等清代岭南建筑风格尽显,记者看到复原之后的故居极具岭南建筑的特色,故居的总体设计也是岭南建筑的风格。
而在故居旁边两层的纪念馆“陈岩野纪念馆”,将展出陈岩野生平的珍贵文物及其他乡贤的史料和文物,并计划将其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起,新华西村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涌跃捐款捐物,届时,一批字画真迹等从民间收集的有关陈岩野生平的珍贵文物史料、从原址地下挖掘出来的遗迹、石刻、陈岩野铜像也将在纪念馆一并展出。
据了解,该复原工程二期将是大林岗为主体的大型休闲公园,该主题公园建设将投入200万元。包括首期工程,整个工程将投入500万元,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在展览馆门前,还将建立一条通往后山的健身径,直接连接将建成的半山亭、知止亭等三个亭休闲亭。
华西察院陈公祠即将新妆亮相
与陈岩野故居一样,该村的察院陈公祠也是在清朝时期建设的极具岭南风格的建筑。2009年,由区、镇各25%,自筹50%的筹资,乾隆三十九年兴建的察院陈公祠于当年10月份动工,招投标资金为305万。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察院陈公祠正门牌匾下,一对牌匾已被暂时封上,据了解,该牌匾在修葺时没有更换。走进正厅,7对分布在两边墙壁和柱子中的牌匾金光闪闪,三个祖先位被红布盖着。
据了解,正厅的7对牌匾和偏厅1对牌匾,每对便花了2万元。正厅的所有更换和修补的设施,也花了70万元。在进行了瓦顶和后花园等地方的修建后,目前只剩下前厅的地面砖块铺设工程。
不久,修建后的察院陈公祠也将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
■相关链接
陈邦彦(陈岩野)
陈邦彦字念彬,号岩野,顺德龙山华西小圃村人,为“明末岭南三忠”之一(三忠指的是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三人),世称“岩野先生”。他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成年后迁至大良锦岩山麓,创办锦岩书院,开馆20年,成为当时南粤一代硕儒名师。后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由此投笔从戎,力保南明小朝廷,与清兵展开血战,特别是对南明肇庆政权长达十多年的维持与生存做出了极大贡献。1647年,陈岩野在清远因城破被执,拒降,慷慨就义于广州四牌楼。死后,南明政权谥岩野“忠愍”,追赠为“兵部尚书”。
清乾隆年间,满清统治者逐步以一种宽松的民族政策去缓和民族矛盾,并把一批因抗清而牺牲的爱国志士进行谥封。陈岩野被谥为“忠烈”,并在其故居“雪声堂”立祠纪念。又于清未由里人温肃主持复原、扩建。上世纪60年代中期,陈岩野故居尚存,一直被视为顺德、龙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该址后来改建成蚕房,很多原来的石刻、遗迹都被填埋。
陈珷
字德章,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出生于南海县龙山堡北华村(今属顺德区龙江镇新华西村)一个耕读之家。自幼志向远大,曾不远千里渡海到琼州跟从大学者丘濬求学,成绩优异,深受师友爱重。二十五岁中举,三十五岁成进士,因文才出众,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参与纂修大型史书《宋元通鉴》。以后历任监察御史、云南巡按使。他为人嫉恶如仇,急难重义,终于无法立足官场,被斥逐出朝,在坎坷挫折中毕其一生。
察院陈公祠始建于清代中期,华西陈姓族人于清代为祀奉先人陈珷而建。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三间两进,西侧青云巷。总面积26.2米,中路面阔12.8米,进深32.14米。总体布局基本完整,有鲜明岭南艺术风格,头门为木石牌坊,七踩斗拱托庑殿顶,后勾连头门硬山顶,形制独特。内有明成化及清同治年碑刻,是研究陈珷及顺德祠堂文化的宝贵材料。
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察院陈公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立碑,保护范围面积共1249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共14216平方米。
(编辑: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