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消息 昨天(9月28日)下午1点45分,徐南铁从深圳出发,目的地顺德。他受邀参加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动力”的“顺德研究”座谈会,下午3点的会,他特地提前2个小时15分出发。
徐南铁,《大道苍茫:顺德产权改革解读报告》的作者,昨天下午,他和老朋友们——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佐中、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长生、原顺德政协主席招汝基,以及顺德本土社科界人士兴奋地交流碰撞对顺德未来发展的思考。
让他们振奋的是摆在他们前面的一份顺德区刚刚出台的一份五年规划——“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行动纲要(2011-2015)”。在这份纲要里,一个全新的战略目标以及系统的任务分解实施让他们对顺德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讨论座谈中,嘉宾们各抒已见,表达他们对“纲要”的理解,对顺德的思考。
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惠英在座谈会上也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在经过一年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开展后,顺德的改革经验获得了省委的高度认可,改革力度与改革效率也为顺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背景下,“纲要”的出台无疑明晰了顺德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让顺德的发展目标与步骤更加科学合理。梁惠英表示,“在回顾、总结顺德发展的模式和成果的同时,顺德的发展更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动力。我希望顺德社科界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基层、企业、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性,并大力培养本土社科人才。”
■嘉宾观点
研究顺德要有主体意识
江佐中 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我和大家都要以顺德主体意识和文化精神研究顺德,同时,我代表市委宣传部表态,一定大力支持顺德的研究工作。
今天我认真看了《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发展行动纲要(2011-2015年)》,很有感觉,让人很振奋,像又回到了十几年前我在顺德工作的时候。研究顺德,就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束缚,比如“之都”、“之城”是发展手段,而不是发展目的。总之,我会继续尽心尽力关注顺德,研究顺德!
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顺德研究的,当时和顺德的一批思考者讨论过,并提出了一些观点,现在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坚持顺德主体意识和文化精神。主体意识包括不图虚名、讲求效率,思维和行为注重创新等。
文化精神则是保持务实品格、进取精神和开放心态。
顺德要有足够自信
朱伟坚 佛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现在顺德打造产业之都,培育战略型产业,该怎样选择战略型产业?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认识:基于珠三角大背景下选择布局、错位。顺德本身经济很“草根”,一直在地方政府引导下发展,生命力强的同时,但也不具备深圳、广州的层级优势。
另外,新兴产业虽然前景好,但未必适合每个地方,应充分权衡利弊。现在的顺德有足够自信,千万不要在转型的时候迷失自我,而应该像那句话一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顺德未来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挖掘顺德特色并加以传播推介。
在理论研究队伍方面,我接触过顺德本土的一些社科界人士,他们非常热爱本土,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这点我看好顺德。
重视顺德文化精神的影响
徐南铁 广东省文联《粤海风》杂志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我认为要加强对社会心态的关注与引导。顺德人敢于突破、不轻易放弃,社科联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给顺德人鼓劲,尽可能在这个空间做足、做满。
其次,重视顺德文化精神的影响。因为城市的发展,不仅由经济推动,更有文化精神在起作用。现在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在做文化建设工作时要把眼光放宽,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效果,而不仅止于推进文化产业。前不久我到安徽小岗村,小岗村建了一个纪念馆,挂了很多牌,这种把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意识值得顺德学习。
还有,理论研究要注重现实指导,现在顺德提出建设“产业之都”,我认为研究者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推进这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顺德现在要强调公平更多点
张长生 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纲要》里提到一点,建立健全分配分享新机制,营造幸福家园,这点非常好。以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顺德现在的发展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应该强调公平多一点。
公平体现在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上。让GDP发展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也跟着提升。我在网上发过文章,“可怕的顺德人哪去了?”得到网友的回复,其中一个回答是:喝红酒去了。我觉得,顺德人不一定要重拾“可怕”,可以换成“幸福的顺德人”。
另外,在理论研究上,顺德的统计部门可以将统计数据收集的更全面、丰满,否则,关心顺德的人做研究,数据缺失的话,可能要跑很多次。
顺德人要转变三个观念
招汝基 原顺德政协主席
天天生活在顺德,有些感触,顺德人该转变观念了。
首先要转变的是“重实践,轻理论”。上世纪90年代,我们顺德搞产权改革,需要研究工资管理,发现当时有个地区,还没改革,就已经出了本书,论各种关系。而顺德呢,虽然已经搞了改革,但别说出书,经验总结都没有,缺乏理论提升。有人跟我说过一句话:顺德人成也务实,败也务实,让我感触很深。
其次,要转变“重外轻内”的观念。顺德很重视到外面甚至外国学习,我认为同时要重视“本土专家”的研究成果,大教授观念超前,但对顺德情况不了解,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
上次去北京,看到一本关于珠三角的著作,其中有些观点涉及到顺德,比如“顺德人很保守”,这对我来说接受不了,作者不了解顺德,观点很片面。
“重外轻内”还表现在人才资源上。在刚发布的《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到,未来5年平均每年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300人以上,在引进的同时,我们本土培养的人才呢?每年顺德有1万多名学生上大学,为什么不把本土人才资源先整合起来呢?
第三个要转变的观念是“重总结成绩轻研究问题”。顺德发展早,碰到的问题也比其他地方早,可以把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也给其他地区一个参考。
顺德要学会整合利用
张有卓 留美学者、暨南大学教授
顺德要强化城市形象,我的建议是推广“功夫故里,家居名城”的主题概念。
顺德有一样东西,全世界闻名?是什么?Bruce Lee!李小龙!李小龙在美国深入人心,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人以为是中国人都会功夫。李小龙这个品牌、这项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再来说家居名城。顺德制造业发达,但制造业体现的是生产导向,现在,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冰箱,不是空调,而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制造业向何处去。
顺德的家电、家具、五金行业,都可以整合到“家居”这个概念中来,统一做一个会展,而不是各个行业分散地举办。这样整合产业集群的同时,也能重新定义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物流体系将释放巨大能量。
顺德不要围着概念打转
邓俭 原《顺德报》副总编
顺德发展这么多年,积淀的财富是什么?不是经济指数,不是钱,而是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顺德发展的现阶段,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现在顺德有很多模式、概念,要走出这种围着模式、概念打转的思维,比如,现在顺德有很多“名城”、“之都”,到底发展哪个呢?而且也不好记、记不住。干脆整合资源,建中国品牌名城。
现在的《纲要》提到城市发展定位,6大项,32小项,相互交叉,概念堆砌,不便落实。不知道出台前是否吸纳人大、政协以及刚成立的公共咨询委员会的意见?
顺德要多些前瞻性探讨
王基国:《南方日报》记者站顺德站副站长
我感到,顺德激情又回来了!我们记者的激情也回来了!
在感受到激情的同时,提些建议:顺德现有的理论多总结经验,少前瞻性探讨,我们记者在采访相关课题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本土研究者。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和南海、三水比,顺德也落后了,个人认为,顺德本土理论界没有早发现趋势并对本土起到引领作用。
顺德要重视比较研究
刘晓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1994年,我从南京来顺德,吸引我来的条件很优厚:2套房子和当时10倍于南京的工资,让人没有后顾之忧。当时是顺德发展最快的时候,去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别人问,你们哪儿来的,我很自豪地说,顺德!
但近年来,顺德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让我很纠结。尽管区域“跨越式发展”经常见诸媒体,但百姓的直观感受是,为什么我的收入没有跨越式增长?
我很认同张长生教授的观点,要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让居民感到幸福。
作为顺德社科联的一员,我建议,在政府和理论研究者之间建立信息渠道,让研究者知道,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另外,既然顺德要领跑全国,就肯定有追兵,比较研究目前来说还是空白。
课题研究要有明确指向性
李少魁 广东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顺德研究”应当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之都”的主旋律,从理论层面诠释又一场技术变迁的规律性,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向决策层提供可操作性的咨询建议。
新一轮技术变迁要以信息化为龙头,从三个层面制定“现代产业之都”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路线图”。一是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二是产业(商会)层面的解决方案,三是企业层面的解决方案,“路线图”的设计应该是新一轮技术变迁的路径选择。建议区公共政策决策咨询委员会将三个《解决方案》和《新一轮技术变迁路径选择》列入课题研究计划。
顺德要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张良桥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
我来顺德10年,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感受是,顺德原来有收入优势,凭高收入吸引人才,但在现阶段,这点优势已经不明显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顺德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到目前为止,只有132名博士,还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其实顺德有很多这方面的优惠政策,要让这些政策得到落实,同时,善于“借外脑”,用好人才。
□安琪 (编辑: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