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大(资料图)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海梅) 对于顺德的此次改革,在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的眼里,很多想法是全国的领先做法,并且希望着力解决好社会组织承接更多的政府职能时所带来的问题。
改革意见体系性很强
记者:顺德这次改革在全省甚至全国的领先做法有哪些?
刘光大:顺德此次改革中,政策框架体系性比较强,方向明确,细化也比较到位,法定机构的提出,是探索,也是先行。
其实,在全省、全国各地关于社会建设的文件很多,但是都相对零散,顺德的方案有主题意见,也有综合配套意见,比较全面。
同时,方向也很明确,细化也比较到位。首先很明确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先导,然后再具体分类哪些要放出去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解决具体问题。
而法定机构的提出,是探索,也是先行。而鲜明地提出了哪些领域可以先行先试,这一点体现了香港元素。
专门出台社会组织管理的文件,总的来说,职能转变后,社会组织要承接,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解决,而这份文件就是要解决第二步的问题。
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是具体的
记者:改革之后,扩大社会参与,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在哪里?
刘光大:我理解的边界是动态的。我认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来决定职能转的程度,需要放出去的职能有多少,管得好的也可以给更多的空间。
另外,边界也是具体的。我们很难讲清楚顺德和新加坡的边界在哪里,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晰顺德和中山的边界,也就是说,应该具体到领域。比如医疗,提供底线工程就是边界,比如医疗基本保障,包括布局、要看得起病等,至于用什么药,用什么标准的病房,这些都可以交给社会。
省里全力支持顺德的改革
记者:顺德顺德改革后,法定机构与上面政府的衔接是否会存在问题?
刘光大:其实法定机构具有几个特点,它并不是行政主体,具有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它只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其中一种方式。顺德法定机构正在探索中,省里会给予足够的支持。省里是将顺德作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因此支持全面探索。
群团组织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记者:群团组织原来相当于政府的一个助手,现在改革思路是强化社会功能?是不是意味着减少行政色彩?如何理解这个体制的改变?
刘光大:这个问题挺尖锐。其实在中央今年也出台过关于群团组织发展的方向,我觉得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减少行政色彩,应该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珠海的保姆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妇联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规范管理,将原本混乱的市场比较有秩序,保证了公平。
(编辑: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