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改革 > 专家观点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顺德大部门体制改革升级版本




□宋世明


  任何改革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顺德社会综合改革至少是三对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首先,过度重视经济建设与忽视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

  这是传统发展模式的通行特征。作为先行、先发地区的顺德,首先享受了传统发展模式带来成果的同时,也首先遇到了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现在顺德一个强烈感受是“顺德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都不比未发展时少”,就是这对矛盾的典型体现。与相对发达的经济建设相比,社会建设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社会管理改革迫在眉睫,农村改革复杂艰巨。

  其次,优先工业化与优先城市化之间的矛盾。

  这是顺德特有的一对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依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顺德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这条发展路径使顺德获得经济发展的多级动力,使得顺德10个镇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种发展路径至少带来了两个后果:

  一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城市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城市格局和功能有待优化,城市引领力和承载力不强;顺德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对顺德经济转型的瓶颈制约作用正在显现。二是顺德的镇街既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地。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点,必须放在镇街。

  第三,政府架构优化的相对超前与党委政府职能转型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2009年9月开启的顺德大部门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优化了政府架构。大部门体制这种特有的政府架构的基本特点是,决策中枢重在实现对政府战略决策的领导权,相对较少的组成部门覆盖党委政府基本职能,综合重大行业决策;执行机构专门化设置,提高执行效能。顺德自2009年9月建立的大部门体制已经比较彻底了,相对超前的政府架构初步形成:党政机构综合设置上力度最大,党政机构由原来41个减少到16个;精简决策和管理层次幅度最大,改革后的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和区政务委员兼任;创新运行机制步伐迈得最大,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四位一体”的区联席会议行使,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党政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大部门体制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与基本前提。广大百姓能否从大部门体制改革中长期获得实惠,取决于这种特有的政府架构做什么,如何做。

  与顺德政府架构优化的相对超前相比,党委政府职能转型相对滞后。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疲于奔命的现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的需求。党委政府职能转型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职能转变相对主动,社会职能转变相对被动。顺德20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行跨越,基本上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上在经济职能领域实现了“裁判员”与“运动员”角色的实质性区分。正因为如此,顺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县域经济的领跑地位。但是,政府与企业边界清晰的同时,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却模糊了。政府没有充分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没有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局面。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没有扮演“掌舵”角色、社会组织没有发挥“划桨”作用,没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双赢。以顺德开展养老服务为例,目前顺德区有15家养老机构,只有1家是民办的。主要的养老服务仍以政府为主。政府要负责养老机构的发证、年审、纠纷调处和人员培训、交流、咨询等工作。

  二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方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的社会需求迫切需求建立协同政府,迫切需求党委政府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有效履行政府职能。顺德建立大部门体制只是构建了协同政府的基本硬件,还需要迅速健全建立协同政府的基本软件。这个基本软件就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方式,就是通过优化流程来实施协同治理。

  首先,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在培育健全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党委政府“掌舵”,社会组织“划桨”,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实现党委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在继续理顺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通过流程优化来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审批流程优化,就是实现部门之间协同审批的内在要求。

  第三,实现决策与执行之间协同。决策与执行是相对而言的,但在垂直层面,下级的决策在上级看来就是执行。决策属于资源的系统分配(一揽子分配),执行属于资源的项目式分配。对顺德来说,实现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协同,关键在于实现区委区府与镇街之间的协同。

  整个顺德社会综合改革有三大亮点。

  一是完善党政联动下的大部制运行架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重大决策和综合性政策的制订,区属部门主要负责专业性政策的制订和监督实施,逐步转移执行职能。在执行层面,顺德充分利用简政强镇之机,强化镇街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的执行作用。推进法定机构试点,充分发挥法定机构这个更有活力的执行单元的作用,用法定机构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改造事业单位。通过将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和镇街作为主要执行机构,向社会转移具体管理事务,大量减少区委区政府和区属大部门的具体执行事务,避免疲于奔命,集中精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其职能类似香港政府的“三司十二局”,从而将大部制改革引向深入和完善。借助社会体制改革,通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逐步引入社会团体参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协同共治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是政府流程再造。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龙头,实现政府行政效率的全面提升。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向市场和社会转移具体的职能事项,将政府瘦身。同时,将标准化后的具体事项终审权下放给镇街,使镇街具有一级终审的权力,形成区、镇、村行政服务三级网络、区或镇一级审批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这种运作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和办事效率。如区公安局将港澳通行证个人游的首次申请、换证、遗失补发业务试点下放到镇街,方便群众办事,深受欢迎。

  三是社会组织培育。顺德将通过放宽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给予政策、资金、项目、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培育和引进更多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广泛承接政府具体的管理服务事项;同时发挥顺德行业商会协会发达的优势,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行业管理和自律的作用;加强公民教育,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通过以上做法使“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得以建立。

  这三大亮点贯穿着一条主线:放权。

  完善党政联动下的大部制运行架构,实质是决策层向执行层放权。

  政府流程再造,既包括区政府向镇街的放权,也包括政府部门“后台”向“前台”的放权。这里的“前台”指的部门行政审批权在“三集中、三到位”之后的运行场所(行政服务中心):“后台”指的是最后拥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

  社会组织培育实际,实质是政府向社会的放权。

  以上三个层次的放权,层层递进,相互协同。从这个角度来看,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既是顺德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升级版本,又是顺德未来五年内改革的战略规划。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编辑:俊文)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顺德基础教育资源投放总量不足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