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精品荟萃 > 文化专题 > 顺德2013欢乐龙舟文化节 > 最新动态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和乐琼楼”奏响锣鼓柜 和声乐曲响遍顺峰山



锣鼓柜被看作喜庆、吉祥的化身



只要一演奏,便立即引众多市民围观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邹建华) 端午佳节之际,顺德举办的龙舟文化节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顺峰山公园也成了文化的集聚地。顺德城市网记者注意到,顺峰山牌坊下时而响起的敲锣打鼓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瞬间吸引周边的群众围观,节日的喜庆也瞬间彰显。

  发出这一组美妙声乐的便是顺德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锣鼓柜”。这支表演队伍来自杏坛高赞村,名为“和乐琼楼”,约20人。

讲古:锣鼓柜由来的传说及后来发展

  据杏坛锣鼓柜协会会长、“和乐琼楼”表演队领队梁健德介绍,锣鼓柜为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乐琼楼”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锣鼓柜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用樟木制成。

  记者见到,“和乐琼楼”高约2米,宽约1.4米,大部分地区刷上了金箔漆,整体上显得金碧辉煌。细看之,“和乐琼楼”几乎每一处都被雕刻,神话故事人物、神殿、龙、狮子、鹤、喜鹊、福鼠、仙姑、天兵天将、鲤鱼、树枝、花果等都能在“和乐琼楼”中找到。金碧辉煌的外表及众多象征威武吉祥的雕刻物使得“和乐琼楼”被看作神圣、吉祥、喜庆的化身。

  对于锣鼓柜的由来,梁健德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传说。据介绍,相传清代初,北方有一支运输队伍,用货柜运输货物至广东,为了抗拒一路的寂寥,带队者便让工人一路敲打曲子作乐。来到广东后,广东人见此状感到新奇,并将货柜进行改进成锣鼓柜,放置各种乐器﹛其中包括大(bo),大锣、锁纳,沙的、卜鱼等﹜,并以粤曲为基础,改编曲子,用以演奏。

  梁健德说,后来,这样的改进创新迅速得到市民的喜爱,锣鼓柜在顺德于辛亥革命后到抗战前发展达顶峰,当时顺德县内较大乡都有锣鼓柜及其组织,成员多是本地的粤曲“发烧友”,他们自筹资金,于晚上演练,逢年节或神诞庙会等便进行演奏或上街巡游助庆。抗战时期,锣鼓柜衰微,文化大革命更是毁了众多锣鼓柜,保存下来的则是会员通过将锣鼓柜拆开收藏,再在改革开放后重新组装而成。

展望:传承发展危机中有丝丝希望

  梁健德告诉记者,杏坛目前还有6台历史悠久的锣鼓柜,数量不多,且表演队伍虽仍存上百人,但是“高手”却不多。梁健德介绍说,锣鼓柜的演奏曲子有几百首,目前演奏者能演奏出上百首曲子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的曲子没有文字记载,只有工尺谱(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一般的人最多能演奏20-30首曲子。”梁健德说道。

  梁健德表示,他一直很担心锣鼓柜的传承问题,因为学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村里有氛围,村里的人听着听着都差不多会了,也喜欢上了,更会去学。但现在很少人来学了,因为学这个没钱赚,我们出来表演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心态,很多表演者平常也都各自上各自的班。”梁健德无奈地说道。

  梁健德为了锣鼓柜传承一事也曾跑到学校,动员学生学习锣鼓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据悉,在梁健德动员后,曾有三四个孩子偶尔来学习一下,但来的时间越来越少,至今无一坚持学下去的学生。

  但是,梁健德对于传承方面也有自己的欣喜。他表示,随着社会的重视,政府的扶持,锣鼓柜队伍会吸引一些粤曲表演者的加入。此次与梁健德一起在顺峰山公园展演的梁标荣自13岁学习锣鼓柜,在娶得在容桂从事粤曲表演工作的妻子容燕媚后,也把容燕媚“招”进入了锣鼓柜表演队。“我也喜欢上锣鼓柜了。我儿子1岁多了,今后他长大了,我一定会让他学习锣鼓柜的。”容燕媚说道。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比赛6个项目 乐从队就包揽四项冠军
下一篇:逐渐改变的人群,传统文化的革新迷局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