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文化 > 佳作欣赏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粤剧:广府文化的一朵奇葩












  粤剧是广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顺德人对粤剧更是情有独钟,五大流派中的三大流派便是由顺德人创立,千里驹、新马师曾等更不断将顺德粤剧推向高峰。但随着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粤剧的影响力一度衰落。

  近年来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伴随着社区文化的繁荣,粤剧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7年,顺德被整体授予了“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更有大批青少年投身这一传统艺术。粤剧不能老唱帝王将相,必须要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夹击下,在优质人才难留、男性演员难找的困惑中,顺德粤剧人正进行着各种尝试,试图让粤剧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11岁的粤剧“大佬倌”
 
  火红的木棉花,林立的高楼大厦,邓小平同志慈祥地微笑挥手。在这幅饱含时代精神的背景画下,岭南特色浓郁的粤曲旋律响起,黄诗婷身穿一袭白色长裙,出现在了舞台之上。

  她气定神闲,悠然自若。粤剧特有的手势在胸前一摆,她那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昂的平喉唱腔便水银泄地般淹没了现场观众的耳朵。“歌唱您叱咤风云,改变人民命运,弱转强,穷变富,神州指日不再姓贫,惠及万户千家,同享绵绵福荫,‘小平您好’,‘小平您好’,声声祝颂出自亿万人心……”

  这位只有11岁,却有8年从艺经验的粤剧新星,经历了多年的艺术浸淫和比赛历练后,举手投足之间已经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粤剧“大老倌”。

  这是不久前在均安举行的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的现场,黄诗婷以其独特的平喉唱腔,把邓小平同志南巡带来改革开放的崭新面貌唱得绘声绘色,把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演出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一举夺得了“明日之星”大奖。

  黄诗婷的妈妈李银娇说:“我们很早就发现她的语言天赋很好,5个月大就会叫爸爸,两三岁时儿歌听过几次就能唱,甚至老人家听的佛经也能唱出来。”在有着浓厚粤剧文化氛围的家庭中,这棵好苗子很自然地就被送到了当地的粤剧培训班上学习粤剧。3岁的小诗婷,从此开始在老师的怀抱里咿咿呀呀地学唱粤曲。小小年纪的她,唱得有模有样。

  2007年,表现优异的黄诗婷被培训班推荐参加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当时很兴奋,但又很害怕,因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比赛。”她说,决定参赛后,她一直都很紧张。当时老师给她挑选的曲目是《抗婚月夜逃》,为了让她发挥出最高水准,老师从读谱、咬字、身段等都从严要求。

  “因为不断地重复训练,忍受不了哭过好几次。”在老师要求严格下,每次读谱唱曲出错,就得重新再唱一遍,一天下来她的喉咙都干得忍受不住了,于是就哭了。最辛苦的时候她有想过放弃,但哭过后还是告诉自己要努力训练。
 
  比赛前一晚,她紧张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比赛当天,她站在舞台上,感到所有观众都看着她,一曲下来,手心全是汗。我知道我不会有奖项的了,因为别的选手水平实在很高,这次比赛就是让自己拿经验的。”比赛结束后,她好好总结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继续苦练。

  第三届比赛,她又站在了舞台之上。她说:“我怕观众的表情和动作,所以眼睛就不看观众,只看大门口。这真的有用,我没有那么紧张了。”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她的气长了,拉腔好了,并拿到了优胜奖。

  第四届比赛上,良好的功底和优异的表现,让她一举夺得了“明日之星”大奖。

社区文化催热粤剧
 
  黄诗婷家乡顺德均安,是最早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的乡镇之一。全镇8.6万的常住人口中,有近六成是曲艺爱好者。黄诗婷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均安人,一家老少平日酷爱粤曲,兴致来时还喜欢哼上几句。她从小就受到家里浓厚粤曲文化氛围的熏陶。
 
  然而,即使是在“中国曲艺之乡”顺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粤剧的影响力开始下降。年轻一代更是越来越少关注这种传统艺术,电视、电影、流行音乐、游戏、网络等等已经占满了他们的文化生活空间。粤剧一度成为了中老年人的专利,甚至被戏称为“老人戏”。

  世事峰回路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文化娱乐也不再一味地追逐时下流行的玩意,重新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日渐蓬勃的社区文化中,粤剧演出以其群众根基深、参与性强、容易操办等特点,迅速成为了其中的宠儿。

  南沙是均安一个较为偏远的社区,有常住人口16000多人。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南沙较为富裕的村,四埠一些在外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便开始捐资修建舞台,并定期邀请一些粤剧团前来演出,引来众多村民观看。像这样村民自发组织的演出,在南沙甚至整个均安都随处可见。

  而这些热心企业家当中,天连村的欧阳国兆可算得上是典型。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兆叔,从退休到现在,兆叔一直为村内群众谋福利。天连村福利委员会成立之初,在兆叔的大力发动下,天连村很多老板积极出资,使得福利会积累资金维持在300万元以上,并广泛用于敬老、扶贫、奖教、助学、举办文化活动等方面。因为兆叔的声望,在福利会的号召下,企业家等一些有心有力的人士纷纷出资行善,兴建文化广场、敬老园、篮球场等民生、康乐设施,举办粤剧晚会,赞助曲艺协会演出,与村委会牵头成立“天连曲艺基金”。
 
  尽管兆叔今年已经73岁了,但是他还是尽自己所能,为福利会多做长远的打算。渐渐地,天连村兴建物业出租这样的着眼长远的做法,也引发了其他村(居)的效仿,带动了其他村(居)福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均安的曲艺事业也因为有这些热心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而得到发扬光大。除了村民集资在寺庙、祠堂等地方修建球场以及舞台外,地方政府以及村委会也大力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为促进曲艺活动的常规化开展,镇、村(居)两级为镇曲协和每个分会配备了条件优越的活动室,在公共场所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广场和表演舞台,又给曲协及其分会拨付了运作经费。据不完全统计,镇、村(居)两级每年用于曲艺事业的经费达150万元。

  “这在以前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家住均安的梁先生说,现在每个村基本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每天傍晚,文化广场的音响就开始响起来了,播放的都是村民喜爱听的粤曲。老人拖着小孩饭后散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粤曲,而小孩子自小就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逢节假日,更经常有粤剧演出,并有大批的发烧友捧场。“我以前是不怎么看粤剧的,因为经常陪母亲去看的缘故,听多了也逐渐喜欢上粤剧。”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与日俱增和文化平台的不断完善,过去只在传统节日里才表演的粤剧,也搭乘了社区文化这趟快车,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文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今,顺德全区已有10个镇级分会,110个乐社,国家级会员20多人,省级会员60多人。顺德于2007年被整体授予了“中国曲艺之乡”称号。顺德粤剧曲艺界又开始呈现出“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繁荣景象。

  在均安,学习粤剧在青少年群体之中渐成风气,与黄诗婷年龄相仿的很多青少年都会参加粤剧兴趣班。黄诗婷等十多位青少年,除了每年参加暑假粤剧培训班外,平常每周的周末都会来到镇文化站接受“特殊”训练。负责指导的钟老师介绍,能参加每个周末培训的,都是均安最优秀的曲艺苗子,他们渐渐成为了活跃在各个社区文化舞台上的中坚分子。均安三华社区的一位负责人感叹,近几年,他们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歌唱比赛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唱粤曲作为表演节目;在一些曲艺专场,更是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一代成为了主角。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回味顺德锣鼓柜风采
下一篇:竹篾做骨架“鲤鱼”手中生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