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精品荟萃 > 壹周顺德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点赞!“顺德味”的社区营造发展不错哦



伦教仕版:城乡结合社区的归属行动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黄婷) 走进勒流黄连社区,这里优美的环境、居民的文明程度、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背后,“社区营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前,“社区营造”在顺德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一新生事物作为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已经瓜熟蒂落,并转化为现实的实践。

  在社会组织的助力下,顺德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与日俱增,守望相助的睦邻氛围重新凝聚,一种新型共同体正在顺德社区中涌现。

■成效营造
社区文化更活跃,环境治理有突破

  “社区营造的核心是要居民参与。”顺德区社工委副主任吴力表示,要有效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必须要依托多元化的组织,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求的居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调动起来。

  为此,从上一年开始,顺德社会创新中心联合多个部门跨界合作在各个试点社区开展了邻里节、公益墟市、节庆活动等大量的公共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社区氛围,更重要的是引导社区居民打破隔阂,进行邻里互动和互助,促进社区的融合。

  如何激活本土居民的参与?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曾赛文表示,传统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各个社区营造试点极为重视保育顺德的传统文化,通过祠堂、牌坊、古桥古路等文化遗迹的修缮维护和活化利用,恢复浓郁的岭南文化氛围;同时还与社区的书画曲艺、龙舟、醒狮、舞龙团体合作,通过开班授课、建立培训基地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传承传统技艺;通过老照片和文物的收集展示、口述历史编修、绘制社区地图的方式,重现社区历史,提升社区荣誉感和归属感。

  “西山上筑、海悦明居等小区通过业主自治、物权自主、财务透明公开的方式,实现了小区高度的自我管理。”曾赛文介绍,通过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等利益相关方的民主协商机制和社区共建,小区有效减少了物业纠纷,改善了社区环境,提高了城市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另外, 在环境改造方面,各个社区营造点结合自身特点,普遍开展了社区公园修建、道路提升改造、污水生态治理、绿道开辟等工程,大大改善了村居的人居环境。

社区营造促和谐 社会经济提发展

  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是社区营造前期调研中社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部分试点社区以发展“水乡豆腐坊”“爱·简约烘焙坊”“花语手工坊”等经济合作社、社区社会企业的方式,不仅满足当地“4050”人员和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有益的社区经济探索。

  为了推动了社区发展协会、监事会、社区基金会的建立,借着政府引领、公共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从机制、人才和资金三方面为社区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杏坛逢简构建了“一一三”社区综合发展模式,即促进多远主体间的协同共治;勒流黄连则成立了黄连社区营造协会,吸纳 39 名黄连籍企业家、社会贤达不领薪酬、义务成为会员,以期带动社区全体居民成为关心社区发展的共同体。

  “除了本地顺德人之外,异地务工人员也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他们为高楼大厦添砖加瓦,是建设与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曾赛文说。对此,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形式,各个社区营造试点都建立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异地务工人员搭建一个社工服务及职工互助的平台。



社区营造作为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已经瓜熟蒂落,并转化为实践



■试点探索
黄连:资源的永续社造


  黄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一度是顺德“四小镇”之一,但如今的黄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逐渐落后于周边区域,致使街巷萧条、社区凝聚力不足。2013年,黄连被确定为顺德区村(居)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两年来,黄连以重构社区自治体系为目标,有效推进落实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化、工青妇社工化以及建立社区党代表定向联系群众机制等具体的改革措施。

  黄连居委会引入专业的社工服务服务居民,2014年7月黄连“港湾之家”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为黄连社区、江义村、扶闾村、稔海村、上涌村和新明村等提供专业服务。除此以外,港湾之家”还将结合黄连的历史文化,开展“寻找逝去的背影”——黄连社区文化保育项目,通过寻找发掘黄连最美十景、风俗重现、口述历史等系列活动,带领年轻一代的义工发掘黄连历史文化,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记者了解到,黄连的各种传统文化传承的自发社区组织非常活跃,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其中,以曲艺协会和书法协会最为出名。据书法协会的廖会长介绍,报名书法的学生众多,甚至大良、伦教的家长也会带着孩子慕名前来。而另一个知名的社会组织——洪拳武术醒狮协会,目前发展了弟子十几人,协会的名誉会长何东成除了会玩醒狮,还保留着顺德独特的手工龙虱制作技艺,会这种技艺的人目前在顺德已经非常少了。龙虱完全由何会长一人用手工制作,每月仅能完成一只。除此以外,太极健身协会、灯谜协会等社区组织都是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2015年3月,黄连成立顺德首个社区营造协会,39名黄连籍企业家、社会贤达不领薪酬、义务成为会员,以期带动社区全体居民成为关心社区发展的共同体。协会会长何广贤表示,成立社区营造协会为了叙乡情、聚人心、聚才智,发挥会员的智慧以及力量,一起出心、出智、出力共建黄连。

■弊端追击
问题:“主角”积极性不高 社区组织缺乏

  早前,区社会创新中心对社区营造、小区治理创新试点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各个试点仍存在一些不足。

  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对社区营造的定义是“一个社区的自组织过程,提升社区内的社群社会资本,以达成自治理的目的。” 现代社区有大量的对养老、育幼、抚残、儿童教育、青少年辅导、终身学习的需求,政府能做的是“保底”,能够长期提供社区性服务的正是社区组织自身。 目前,顺德社区营造由外力推动的痕迹比较明显,社区组织的主力作用还未发挥,部分社区组织与执行机构的协作关系也未建立。

  曾赛文坦言,目前各个社区营造试点普遍面临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这既是因为部分社区营造项目没有贴近群众需求,也与社区居民长期缺乏社区公共生活的经验、社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机制、原子化的社会人际信任薄弱有关。

  另外,社区营造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其实是本地居民,其可发动的资源不仅包括资金,也包括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目前,顺德主要依赖政府资源推进,社会资本较少参与。如何发挥社会资本,补充政府资源的不足,是顺德建立社区营造长进机制的关键点。

解决方法:发挥组织力量 培养“主人翁”意识

  “所有的社区营造经费和项目都是有执行时效的,外部的辅助力量也总有撤场的一天。”曾赛文认为,只有社区人的改变,才是保障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产。

  长期来说,必须有意识地发挥社区组织和群众领袖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以社区议事会、社区监事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发展基金等社区自治平台,推进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和社工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确保社区营造的长效推进。

  同时,要促进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即个人对于所属社区拥有的一种同体共感、 和衷共济的一体感。公共意识的觉醒对社区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作为社区共同意识的觉醒,是真正促进社区转型和发展的内生力量。

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需要探索新路子

  记者发现,目前,虽然试点社区在社区经济方面有所尝试,但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和商业机制亟待提升,影响力较弱,民众、社会资本对其认知也不足。

  “社会经济是服务弱势群体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要面对大资本的竞争,好的资源都已被抢占了,社会经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寻找好的项目是一个关键点,也是难点。”逢简“水乡豆腐坊”项目的负责人张慧鹏分享了其项目落地顺德的经验,他介绍,按原来的设定,社工机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都是“陪伴者”的角色,村民才是主体,他们需要负责资金筹募等环节,但进展太慢,最终是通过协调政府垫资、后逐步返还的方式进行。
  
  另外,调研报告中表示,顺德社工机构成立时间短,人员少、偏年轻且较少社区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开展社区营造比较迷茫,同时,作为外部介入机构,其短期内在社区内与村民建立关系、搭建社会网络的难度很大。

解决方法:拓展合作资源 输送人才进社区

  “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深圳等地区的经验,联合企业家、社会贤达、热心华侨等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用于长期支持社区开展社区营造项目。”曾赛文认为,社区营造必须要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跨界合作和资源链接体系。

  目前,社会创新中心利用“汇贤50社会工作人才计划”平台,开展社区营造交洿培训,为社区输送人才。同时,推动社区大学的建设,希望能够开展社区营造输送了大批人才。

■记者手记

  目前,大家理解的“贫困,只是物质上的贫困。然而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摆脱信仰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困、文化上的贫困、道德上的贫困。

  今天的城市文化正在试图找回曾经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就是美丽故乡。记者认为,“社区营造就是把精神上、文化上、信仰上的故乡美丽起来。”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乡村社区的营造,仅有财富并不能改变乡村的面貌。激发乡村的活力,不仅是理念和模式,更重要的是人,需要对乡村的人进行终身教育。“富人要先富脑袋”,如果人的观念不改变,富也难以持久。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壹周顺德:点赞!“顺德味”的社区营造发展不错哦
下一篇:壹周顺德:聆听百姓声音,如何做到“一站到底”?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