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一座饱含工匠精神的城市。在北滘碧江,一位70岁高龄的老木工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仅凭几张旧照片和自己的记忆,就按比例“复原”了一批已被拆毁的旧祠堂。
那些“复活”的北滘祠堂
▲碧江苏家大祠堂 种德堂(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毁)
▲碧江天安门 燕翼楼(20世纪80年代被拆毁)
▲赵氏大公祠 流光堂 花祠堂(拆毁时间 不祥)
匠心缘来
何伯的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何伯是这样说的,“我父亲是个木匠,从小我就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手艺,父亲总是让我“修破烂”,所以只要涉及到木制品的东西,我都要学习修理,因为父亲认为这样的锻炼,可以使我更好地了解木制品的架构,从而为我以后制作木制品打下更好的基础。”正是何伯父亲的悉心教导,才让何伯逐渐掌握了制作木制品的技术,从而成为木匠。
何伯说起制作碧江祠堂模型的缘由,一时又回忆起当年下乡的时光。“很久之前,我作为一名下乡知青,曾经在木器家具厂工作,也曾在建筑队做过工人。你们现在所看到的作品,都是我凭借旧时照片和记忆制作的,因为那些古建筑祠堂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制作它们的目的就是给自己留个念想,也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到以前碧江的祠堂是什么样子的。”
去年,何伯退休。闲暇之余,他经常会去儿子的私房菜饭店帮忙,他一时兴起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店里,没想到效果居然不错,既有观赏价值,又勾起一些顾客的旧时回忆。
时任碧江蓬莱书院院长周志锋,也被何伯制作木制祠堂的这个行为打动。“我自己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因我不忍看到蓬莱书院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样子,于是自己出钱对蓬莱书院进行活化修葺,偶然的机会,看见何伯的作品,也被他感动,觉得他的这份心意十分有意义。”
周志锋认为,即便是何伯的作品不多,但是能让更多人知道碧江祠堂的古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的劝说下,最终何伯同意把作品放入蓬莱书院内供来往的市民参观。
使命传承
现在,何伯正计划用自己的手艺继续恢复赵氏裕德堂、赵氏大公祠等旧时古建筑,活化祠堂的步伐不停歇。
周志锋也表示,希望能够将小蓬莱艺术馆和蓬莱书院长期办下去,引入更高质素的展览,承办更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成为展示顺德本土艺术及书画家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肩负着这样那样的使命,而何伯的使命就是复原和活化祠堂,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像何伯和周志锋这样的匠人一起加入活化祠堂的行动,保育碧江的祠堂文化。
▲这个正在制作的是赵氏的旧祠堂裕德堂,亦叫做振響楼。
目前何伯的所有作品,都在北滘碧江蓬莱书院免费展出。
来源|碧江社区、魅力北滘
编辑|大冰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